第十二節 第二節發人深思的灰色文化
幽默是一種讓人發笑的事情,而有的幽默是讓人在發笑後有所思考的。這種幽默一般是以事物的陰暗麵作為題材編寫的笑話。有這樣一則新聞:重慶的一名男子極端厭世,抱著必死的決心跳進了嘉陵江。民警趕到後百般規勸都沒有效果。但沒想到一支煙的功夫,這位尋死者改變了主意,自己爬上來了!旁邊的人就問:“喂,怎麼不死了?”他的回答是:“河水實在太臭,令人無法忍受,我實在是想死都死不成啊!”這是一個笑話:你都準備死了,還怕水臭嗎?但是這件事兒要是擺到環保局,它就不是笑話了:它隻能說明汙染實在是太嚴重。這就是灰色幽默。
以下為大家列舉了一些灰色的幽默,或是博得你的一笑,或是從中你能體會出一些人生哲理。
一、20年前,媽媽抱著她的小孩在等車,別人都笑話孩子長得難看,於是媽媽哭了,一個賣香蕉的老大爺拍拍她說:“大妹子別哭啦!把香蕉給你家猴吃吧!真可憐都餓得沒毛了……”
二、農民趕驢進城,遇到無賴,無賴說:“吃飯沒?”農民說:“吃了。”無賴又說:“我問的是驢。”農民一聽,轉身對驢扇了兩耳光:“你在城裏有親戚也不說一聲。”
三、你聽過嗎?前世500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一過,1000次回眸才有緣今生相視一笑,我倆這樣的朋友,上輩子沒幹別的,就是在不停地回頭了……
四、清早起來,公雞把母雞好頓揍,別人把它們拉開,問母雞:“公雞為何打你?”母雞說:“我也不知道,問公雞吧,”公雞說:“它今天早晨起來下了個鴨蛋!!!”
五、某飯店養了隻鸚鵡掛在門口,有客到就說:“你好!歡迎光臨!”一位常客想:“我快點進,看你有什麼反應。”於是,一天他“蹭”就跑進去了,鸚鵡說:“嚇我一跳!!!”
以上這些都是“灰色幽默”的體現,也是灰色包容性的具體表現形式。
有了灰色幽默,而什麼又是灰色地帶呢?現在,“灰色地帶”這個新名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代人的詞典裏。
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涇渭分明的,黑與白都是極端的表現,而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那麼兩極,因此人們把那些不黑不白,不好不壞的事物統稱為灰色地帶。
美國電影《灰色地帶》裏,導演把“灰色地帶”指為中間地帶,臨界地帶。“灰色地帶”是個中性詞,因此它在地理位置上,在男女關係處理上,在經濟收入上,多次出現。男女中的曖昧關係就是“灰色地帶”,經濟收入中工資、津貼以外的收入也是“灰色地帶”的表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有著“灰色”做代名詞還有“灰色文化”。“灰色文化”也呈現出形式多樣、現象複雜、危害更加深遠的態勢,對其進一步加強管理勢在必行。當前“灰色文化”對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仍然令人堪憂。
“灰色文化”的特點是善打“擦邊球”,混跡於健康與不健康之間的亞健康文化。 “灰色文化”的存在無可爭議,普通民眾承擔著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學的壓力,人們由此產生的抱怨以及潛在的欲望,都可以借助“灰色文化”中的戲謔和“擦邊球”段落在短暫的時間內宣泄出去。
網站上娛樂版登載的文章常以刺激性的字眼招徠網民;網絡聊天工具、論壇和網絡遊戲中不良信息充斥其中;手機傳播中無聊內容和垃圾信息令人防不勝防;在茶社、民營“小劇場”等表演場所,演員們用低級庸俗的表演和下流黃色的笑話取悅觀眾,甚至在銀幕、熒屏上,也不乏打著“藝術”幌子的露骨表演等。林林總總,可謂怪招迭起,花樣百出。如今,這些“灰色文化”在手機短信、互聯網上愈演愈烈,並和城鎮茶社、夜總會、桑拿洗浴場所等領域的“娛樂表演”的“葷口”、“打趣”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