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業,那就應該多讀曆史。對普通人來說,讀史會產生智慧的人生;對商業人士來說,讀史有助於有效的完善經營管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不少富商巨賈和商人政治家,如輔佐武王開周朝八百年天下的薑子牙;先商後官助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的管仲;矯托君命犒勞秦軍以救鄭國的大商人弦高;名垂後世的商業理論家白圭;奇貨可居助立一國之君、權傾天下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等等。在群星燦爛的名商大賈中,範蠡被尊為商聖——陶朱公,這與其特殊的人生經曆、自身的聰明才智、長期的商業經營、成功的致富要術是分不開的。

從古至今,成功的生意人無不具有自己長期奉行的商經,他們有相同之處,也有獨到之處。正是這種商經,造就了他們不同尋常的大手筆,成就了他們偉大的事業。在今天,經商成功與否,不隻取決於一個人的智商,還直接受製於他的情商、財商。隻有具有過硬的綜合能力和經驗,才能笑傲商場,立於不敗之地。

經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經商不僅需要精明的頭腦,更需要豐富的經驗。用智慧經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操作技巧和辦事方法。

商場是濃縮的社會,商人也必然是社會中的人。

不管什麼時候,生意人,首先是為人,然後才有生意。小生意在得利,大生意在得人。不了解人,不理解人,就無法與人交往,就不能同人做生意,也就做不好生意。所以說,做生意,其實是做人;生意場,其實是人場。

一流商人是精明加厚道,二流商人是精明加精明,三流商人是厚道加厚道。經商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活動,還是一門複雜深奧的為人處世的學問。做生意必須先做好人,兩者不可截然分開。商場上馳騁拚搏、屢戰屢勝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練達的行家。

中華民族是曆史悠久的民族,中國財富觀念源遠流長,“華人生意經”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精品。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也不可能有“財富觀念”等專有名詞,但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經商思想、軍事思想中卻都蘊藏著財富觀念的精辟論述。

總之,中國古代財富觀念是精辟的,有獨創性的,但均散見於各種史籍掌故之中,需要我們去努力發掘。因此,熟讀曆史,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非常重要。

知商規,識商性,通商路;認清商道,提升商智,敢做商人。本書從內涵到外在,從實力到技巧,從理論到實戰,多層次、多方位、多側麵地闡述了古代富商巨賈的經驗和技巧,通過翔實的分析、精辟的論述、經典的實例給當代商人以智慧的啟迪。不管你是久經商場,還是初入商界,或者尚未涉足,隻要你有誌於做一個成功商人,讀完本書都會讓你受益匪淺。

編者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