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義為利,趨義避財 4.先義後利,重合作而輕利潤
在喬致庸一生的經商生涯中,非常看重“合作”二字。無論是與競爭對手合作,還是與商業同行或者政府官員的合作,他都信守一條準則——先義後利,重合作而輕利潤。
當他意外得到一張《大清皇輿一覽圖》後,萌生了冒著生命危險、南下疏通茶路、解救茶農的念頭。但由於財力所限,自己不能獨立完成這項工作。這時候,喬致庸首先想到了合作。這種合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非常“平等”的合作,因為合作的前提是:做完生意後,如果合作方願意要銀子,喬致庸就連本帶利還給他們;如果合作方願意要茶葉,喬致庸就將銀子作價給他們茶葉;萬一生意失敗,則將喬家的全部生意抵押給合作方。這種“隻賺不賠”的合作方式,當然有人願意投資了。
喬致庸曆盡艱險,終於販回茶葉,並且北上恰克圖,將茶葉賣給俄羅斯商人,結果眾人分利,皆大歡喜。經過這次合作,喬致庸不僅賺取了大量銀子,更重要的是給商業同行留下“義大於利”的良好形象。
喬致庸決心進入票號業的時候,曾經對廣晉源大掌櫃成青崖說過這樣的話:“……廣晉源首創票號業,第一次讓商人們利用自己的信用而不是現銀,使走遍天下做生意成了一種可能……如果把這件事辦大辦強,讓更多的商家進入票號業,在全天下由眾多的票商織成一個廣大無邊的信用之網,讓大中小商家皆能以這個網為依托,憑信用做生意,就能實現晉商前輩一直夢寐以求的貨通天下的理想,做成天下從來沒有過的大生意……”
喬致庸一心進入票號業,看中的並不是其中的利潤,而是希望振興大清朝的商業。但要想真正做到彙通天下,一己之力顯然不夠,因此他反對廣晉源一家畫地為牢,希望天下的生意由天下的商人一起來做,這其中也包括那些資金比較少的商人。
正因為喬致庸具有“輕利潤,重合作”的經營思想,又為商界樹立了誠信的榜樣,因此每次做那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生意時,總會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從未陷入過單槍匹馬、孤軍作戰的困境,而是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驚人業績。
見利忘義者是成不了企業家的,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必須是利物、利他、利人的,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樣的企業家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當義與利發生矛盾時,義先於利;既要反對重義輕利,也要反對利先於義。這是對義利關係的正確處理。健康完整的經濟人格是“義利並重”,講究“義利合一”。《周易》就強調“義利的合一”,即按照陰陽互補的原理,使“利”和“義”這兩個對立的東西和諧統一起來。
見利忘義是小智慧,這樣的商人永遠是一個小商人,因為他失去了義;舍利取義是大智慧,這樣的商人有大氣,因為他得到了義,即得到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蔡繼有是香港新華集團董事會主席,是香港有名的海產大王。蔡氏家族主要經營出口急凍海產、冰廠,此外還有糧油、地產、貿易等業務。新華集團20世紀80年代後成為大型跨國企業,蔡氏家族資產估值已超過30億港元。奠定集團貿易堅實基礎的是與日本人的海產生意,蔡繼有為建立與生意夥伴的友情,犧牲了不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