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經營有術,管理有方 7.挖掘人才,贏取人心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資源,人才就是資本。”其實社會上的競爭,無論是技術競爭、市場競爭、信息競爭、資源競爭,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廣泛地擁有各方麵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人才問題關係到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的生存發展,也關係到一個老字號的盛衰存亡。
鬆竹齋更名榮寶齋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莊虎臣的時代。莊虎臣在當榮寶齋掌櫃的十多年時間裏,榮寶齋蒸蒸日上。那時的榮寶齋,不僅在琉璃廠,在整個北京城都是出了名的。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榮寶齋的新經營中,莊虎臣不僅開辟了許多新的業務領域,而且他還非常注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這種管理智慧使榮寶齋的發展有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莊虎臣這個掌櫃手下,除了牛俊臣這樣的能人外,還有其他一些能人。這些能人,有的是莊虎臣用重金延攬來的,也有的是他親自培養出來的。
在這些能人中,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張仲儒和郭次久。這兩個人都是琉璃廠風雲一時的人物。他們不僅善於經營,而且心術正,能和莊虎臣團結在一起,行動在一起。他們經常給莊虎臣出謀劃策,為榮寶齋的興旺發達付出了不少心血。
莊虎臣離世後,張仲儒和郭次久出任榮寶齋掌櫃。二人經過細細考慮,認為像莊虎臣這樣的人才對榮寶齋的貢獻太大了,榮寶齋應當嘉獎才行。他們和東家商量後決定,為了報答莊虎臣對榮寶齋的貢獻,報答他為拯救張氏家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在莊虎臣死後十年,每月薪水照發,年終照分紅利。
這個決定很快就在琉璃廠傳開了。人們議論紛紛。
人死後還拿薪水這件事,給了榮寶齋的夥計們很大鼓舞。“人心齊,泰山移”,榮寶齋的生意照樣紅火。僅宣紙一項,就經銷有一百多種,其中包括生宣、熟宣、玉版宣,還有榮寶齋自己加工的燙金宣、素染宣等。
意義不僅於此。給死人發薪水這件事,還使人產生了向莊虎臣學習的勁頭。“人家可以辦到,我怎麼不能辦到?”也有的人真是這麼想,這些人開始仔細琢磨莊虎臣的經曆。
莊虎臣確實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他當了榮寶齋的掌櫃以後,仍然是苦學不止,治店有方,出納不苟,辦事始終如一。他除了培養張、郭二人以外,還有挖掘到了雕版高手戴廣齋,木印巨將王月軒。
戴廣齋、王月軒兩個人,都是身懷絕技的人。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帖套作的各種產品,靠的就是這兩個人。他們起初都不是榮寶齋的人,是莊虎臣不惜高薪聘請來的。就是這兩個人,不僅使榮寶齋的生意日益興旺,而且使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後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