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同舟共濟,以眾幫眾 10.利用會館廣聚鄉誼
日本人岩崎繼生研究過晉商後曾稱讚說:“山西商人相互之間通過連鎖關係,保持著一種團結局麵,以便實現維護商業利益,防止同業間的競爭,在采購及銷售方麵相互扶助,處理糾紛等項目。乍一看,同其他的一般中國商人並無任何不同之處,然而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在資本流通等方麵,其經營手段是十分巧妙的。”
岩崎繼生所說的連鎖關係,正是晉商群體組織特有的形式。他們是按地緣和業緣結成的商幫,有著共同的精神凝聚,那就是崇信關公。在足跡所至之處,都建有會館,既充作他們聚會“睦鄉情”之所,更作為“談生意”的“中心”。“天下晉商是一家”,在與其他商幫競爭中,在與牙行(舊經紀人)及外商爭鬥中,晉商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總讓人驚歎和敬服。
會館的建立,很多是為了“同鄉貴遊”,惟有晉商的會館基本為商業目的而建。晉商認為,隻有按地緣關係組織起來,才能保證“廣其業於朝市間”。這樣,在晉商足跡所至的地區,越來越多的會館就建起來了。
晉商所建會館,幾乎都在主要商路上,是連通商路的據點。例如:北京是各商幫雲集之地。建立的工商會館尤多。據不完全統計,晉商在京建立的會館至少有40多處。康熙年間,在九省通衢的漢口建立了山陝會館。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蘇州建立了全晉會館。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廣東佛山建立了山陝會館。同時。隨著商業的發展,還出現了專業性會館。如雍正五年(1727年)在北京的山西煙商建立了河東煙行會館。甚至,在漢口的山陝會館,包括了許多行業和山西省內的區域幫商人,如太原幫、汾州幫、紅茶幫、合茶幫、卷茶幫、西煙幫、聞喜幫、花布幫、西藥幫、土果幫、西油幫、皮貨幫、核桃幫、當幫、皮紙幫、彙票幫等。晉商會館數量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廣,充分說明晉商經營範圍之廣及同鄉情誼之密切。通過這些“聯鄉親”的地方性同鄉組織,遠離家鄉的山西人通過祭祀關公、財神以及聚餐演戲、開展各種慶典等活動,實現了“以教睦誼,聯感情,本互相而碟福利”。“四海之內,以義相投,皆為兄弟,然籍同裏井者,其情較洽,籍同裏井,麗他鄉遇之則尤洽。”所以,逢年過節或每月朔、望,同鄉歡聚一堂“聯鄉情於異地”、“敘桑梓之樂”。當同鄉有困難時,會館作為同鄉人的組織,有義務組織大家予以幫助。
會館不僅僅是晉商交流商業情報的地方,更是在外地經商的晉商的精神支柱,是他們尋求精神寄托的場所。由於關羽是晉商心目中“信、義”的象征,所以他們即以關聖的“義”來團結同仁,摒棄“見利忘義”、“不仁不義”等不良觀念與動機,以關聖的“信”來取信於顧客,摒棄欺詐、偽劣等行為。山西會館作為同鄉人的組織,凡逢年過節,同鄉人常常在會館歡聚一堂,聚餐演戲,有時在商業活動中取得重大勝利時,也舉辦酬神和演戲活動。晉商成員以共同的精神支柱來團結與規範晉幫成員,從而形成了一種“擬家族”式的忠誠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進而組成重義務、重責任、牢固和諧的商幫內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