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於炒作,廣告高懸 1.酒香也怕巷子深
廣告這種東西,算得上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了。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字眼除了一些必要的標注之外,剩下的幾乎是滿眼的廣告了。也難怪,廣告這種宣傳方式既簡單又便捷,商家的心理是,反正你所經之處,都已經埋伏好了廣告,總有一個人中招。其實商家的這種心理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中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俗話說,貨好還得宣傳巧。你產品再好,不告訴大家的話,誰還知道你的產品好啊。
而且一則好的廣告,是絕對能夠起到誘導消費者興趣和感情的作用,加之廣告質量高,這樣的一則廣告實際上都可稱之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不僅能夠真實、具體地向顧客介紹商品,而且透過廣告,還能引起對生活的豐富聯想,樹立新的消費觀念,增加精神上美的享受!如此一來,這種令大眾喜聞樂見的廣告自然受到追捧,其產品的銷量也定然扶搖直上!
企業通過廣告傳播為產品製造、傳播各種極具吸引力的概念,誘導目標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從而增加產品銷售量。這種情況在近代天津的商業中幾乎隨處可見,尤其是醫藥行業。
達仁堂與同仁堂同出一脈,90年的曆史積澱造就了達仁堂獨特的企業文化。 以“達則兼善世多壽,仁者愛人春可回”為經營哲學的達仁堂職工秉承治業祖訓把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90年的曆史也佐證了達仁堂的產品質量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在廣大消費者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企業獲得國家一級企業稱號及“中華老字號”企業的稱號。1999年企業“回生”商標被評為天津市著名商標。企業在中國乃至世界中醫藥行業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同時在繼承樂氏“祖傳秘製”的基礎上,也保留了許多獨特的秘訣和招法,都成為了達仁堂無形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天津達仁堂藥廠的創始人樂達仁很有乃祖遺風,十分重視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尤其是視覺形象——盡管那時候還沒有電視廣告。清朝時京城每年都要挖一次城溝,用個把月時間疏浚下水渠道。屆時樂達仁的爺爺樂平泉,就在各城門開溝的地方設立“溝燈”。每當夜幕降臨,街道黑咕隆咚,而城門口“溝燈”上“同仁堂”三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北京同仁堂出資創辦的普善水會,不僅置備了德國水車和消防用具,而且還置辦了水會大旗和撓鉤手服裝,那上麵也都印著“同仁堂”三個大字。樂達仁不僅效仿他的先輩們抓住一切機會樹立企業形象,進行廣告宣傳,而且新招迭出,如成立達仁樂隊等,吸引著市民的注意力。
近代天津民間音樂活動非常活躍。普通市民喜歡玩法鼓,“咚咚”的鼓聲和悅耳的金屬撞擊聲,節奏分明,令人振奮,再矜持的人也會心旌搖動,隨之而翩然起舞。那時候法鼓會遍布全城,各有特色,而最為著名的,當屬侯家後永音法鼓、芥園花音法鼓和龍亭井音法鼓三會了。一般知識分子,則更喜歡十番音樂,尤其是所謂“細十番”,那是一種由二胡、琵琶和笛、簫、蘇笙等絲弦竹管樂器合奏的樂曲。十番音樂帶有江南水鄉色彩,典雅華麗,令人心曠神怡。每到夏天繁星如錦的夜晚,一些庭院就會飄出《下西風》、《小嘉興》等十番樂曲小合奏的優美樂聲,給津城夜色平添了不少情趣。20世紀20年代,天津一些有組織的民間音樂團體經常正式演出。如天津廣東音樂會就經常在電台和一些集會上演奏《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廣東音樂。南開中學的口琴隊也經常登台演出,演奏《亞蕾女子》、《美國巡邏兵》等樂曲。在距今80年前的那個時候,能夠經常組織演出的樂隊,來自於工廠而且全部由工人組成的,恐怕隻有達仁樂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