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係故土,福澤鄉裏 1.獨善其身,兼濟天下(1 / 2)

第八章 心係故土,福澤鄉裏 1.獨善其身,兼濟天下

許多優秀商人都是從一窮二白,一張白紙似的起點上掘第一桶金並開始逐步走向致富之路的,繪出絢麗的發展藍圖。細察成功商人們的發展軌跡,或多或少應了一句古語所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們本身有著勤學上進、高瞻遠矚的品性。在企業尚未創立或起步階段,他們通過讀書學習竭力“修身”,伴隨著企業的成立和發展又使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而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也不忘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富商鄧廣殷一家三代的事跡令人感動,發人深思。原全國政協委員鄧廣殷的父親鄧文釗(1908~1971年)是廣東長樂(今五華縣)人,曾擔任過廣東省副省長、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商聯主任委員等職。抗日戰爭一開始,他便參加了保衛中國大同盟,曾設法在經濟上支援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協助創辦《華商報》並任董事長兼督印人。建國後,他團結港澳工商界愛國人士、海外僑胞集資支持社會主義建設,在廣東參與創辦新中國第一家公私合營企業“華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廣州華僑大廈、南方大廈都是“華企”所建。“華企”還把從商業和外貿得來的利潤投資於工業,創辦了南方針織廠和東莞生粉廠以及若幹地方的糖廠和鬆香廠等。“華企”於1953年並入了華僑投資公司。個性耿直、待人誠懇的鄧文釗把最後分給他的職務獎金5千多元全部捐給廣東省工商聯建會所。

鄧文釗還是1938年與宋慶齡在香港共同創辦保盟(中國福利會的前身)時的領導人之一。在中國福利會創辦之初,他不僅擔任中央委員,還傾其家產支持機構的抗日救亡活動。從那時起,鄧廣殷就深受父親影響,對宋慶齡無比景仰,對宋慶齡的事業滿懷熱愛。在20世紀50、60年代,帝國主義對我新中國經濟和物資實行嚴密封鎖的時候,鄧廣殷源源不斷地從香港為內地提供所需物資,宋慶齡臨終時將自己的全部書籍贈送給鄧廣殷,而他又全部將書捐贈給國家。

為了促進我國邊遠山區和農村教育事業,他拿出20萬元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共同設立了鄧文釗教師獎勵金,從1995年起在安徽金寨和海南文昌兩地獎勵優秀的中小學教師。

他還教育他的子女,熱愛宋慶齡的事業,支持祖國的建設。在他的影響下,他女兒在英國學醫期間,經常利用假期到海南文昌婦幼保健院當義工;在美國讀書的兒子選定的畢業論文是《宋慶齡與中國的婦女兒童福利事業》。

新新日用品董事長溫暢芬,20歲時憑著自己的機靈勁兒,從一個四處遊蕩的打零工的變成了一家工廠的車間主任。但由於不懂專業知識,他連電工也管不好、製不服。倔強、不肯服輸的溫暢芬一氣之下報讀了業餘中專,專攻電子專業,畢業後繼續讀大專。1983年,他毅然辭去車間主任的職務到廣州市區,一邊做臨時工,一邊讀業餘大學。若不是溫暢芬當初於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學習的積累,恐怕也難有今天以一小小“燙衣板”笑傲歐美市場的驕人成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