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課|為什麼人總喜歡一錯再錯? 6 舍棄學曆至上的觀念,運用實力來證明自己
許多人感覺自己讀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書,一旦走入社會仍然如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也有人感歎自己懷才不遇,在社會與校園的巨大差距中自怨自艾。當初鮮活的夢想曆曆在目,但一切隻能眼看著越來越遠。捧著燙金的文憑,曾幾何時,以為可以靠它贏得尊重,征戰世界,可到頭來,發現重視它的好像隻有自己,別人在忙忙碌碌中似乎並沒有在乎自己是“碩士”,還是“博士”。眼看著周圍的同事,業績越來越突出,能力越來越出色,而自己卻依舊包裹在學曆的光環裏,以為它可以讓自己不自覺地發光。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會感歎一聲:學曆隻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學曆高不代表自己什麼都行,尤其是在工作崗位上,學曆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一些學曆並不高的人,由於自己不斷學習、善於觀察,並且積極地應對工作,積累經驗,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低學曆的人創造了許多高學曆的人所不能創造的奇跡,在某一行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嚴。
下麵的這則故事也許會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
有個哲學家過河時,與劃船的農夫閑聊,問農夫:“你學過數學麼?”
農夫回答:“沒有。”
哲學家便笑道:“那你失去了生命的25%的時間了。”
他又問:“那你學過文學麼?”
農夫回答:“沒有。”
哲學家又笑著對他講:“那你失去生命中的50%的時間了。”
哲學家又問:“那你學過哲學麼?”
農夫回答:“學那個有啥用?”
哲學家沾沾自喜的嘲笑他。
突然來了一個大浪,把那條小船打翻,兩人落入水中。農夫問那個哲學家:“你學過遊泳麼?”
哲學家答:“沒有。”
農夫說:“那你已失去整個生命了。”
知識不是用來炫耀的資本,有時候知識並不能幫助自己渡過難關,所謂的知識積累起來的學曆也是如此,而一技之長卻在某些時候會助自己一臂之力。在公司裏,老板所賞識的人也往往正是那些擁有一技之長,並且不能被別人所替代的人。相比擁有高學曆但卻不具備技能的人,他們在有些時候優勢更加明顯。
職場是唯能力者為英雄的戰場,必須靠本事、憑能力來立足。老板對於員工的要求,也無非是解決問題、實現效益提升。所以,不要把問題留給老板,而是要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老板看到你是能獨當一麵的人,這樣你才會有競爭力。
小李和小王幾乎同時進入公司。兩人雖然分屬不同部門,學曆低的小王在銷售部門做業務,學曆高的小李在宣傳部門寫材料,但因為同為新人,彼此溝通不少。
半年後,小王升任了他們部門的經理助理,而小李還在原地踏步。
現在,小王不但對公司業務很熟悉,能夠獨立與客戶談判。而且,他對公司其他部門的業務也很熟悉,能夠簡單應對。而小李除了每天埋頭寫稿子,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仍是處於剛進公司的懵懂狀態。
這樣的員工,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樣取舍?
獨當一麵,也是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進入職場之初,有誰不是抱著能夠有一番作為的雄心?而獨當一麵是這個雄心實現的基礎和關鍵。能夠獨當一麵,是自己工作能力的體現,也是職業追求的一個小階段。隻有站在了“獨當一麵”上,你才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