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課|為什麼壞心情影響生活品質? 9 舍棄甘於平庸的態度,獲得品質人生的飛躍
成功最大的敵人不是失敗而是平庸。有一篇博文寫道,在一家企業的員工中,10%是精彩的,10%是痛苦的,80%是平庸的。不是所有人都安於平凡,但很多人流於平庸。
一本《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的書中寫道:“使一個人平庸的原因隻會是他的心態,這就像在一場田徑比賽中,沒有人認為最後一名是平庸的,因為他在奔跑,他的血液沸騰著,他的目光是灼熱的,我們幾乎很少看到比賽中的最後一名滿臉羞愧,他以同樣的尊嚴與熱情跑過終點。”
上帝賜人一個大腦,是要人用它努力地思考;上帝賜人一顆心髒,是要讓它不停地跳動;上帝賜人一雙手,是要人用它創造奇跡。
絕大多數企業都要求員工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因為這一品質更能促進企業的發展,推動企業適應社會,創造更為輝煌的成就。通用電氣要求每個員工都不能甘於平庸。韋爾奇曾告誡通用的員工:“如果通用電氣不能讓你改變窩囊的感覺,那你就該離開這裏。”
我們都不是神,隻是世間平凡的一員,但是,我們卻可以不做平庸的一員。平凡是因為作為眾生中的一員,我們和大家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喝著同樣的水,我們有同樣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同樣用雙手和大腦養活自己,最終同樣地要走向滅亡……
不平庸,是因為即使飛鳥從空中飛過也要留下一道暫時的痕跡,為什麼不能在離去之前給地球留下一個影子,哪怕是那般的模糊,哪怕是那般的短暫。為了留下這個影子,又怎能平庸地生活下去,行屍走肉般地了卻此生呢?
蘇秦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最起碼的溫飽都難以維持,更別說是讀書了。
然而,生活的貧困並未減弱蘇秦學習的決心,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和幫別人打短工。幾年之後,蘇秦自認為學業有成了,便迫不及待地告別師友,遊曆天下了。蘇秦開始遊說國君,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自己的盤纏都用完了,不得已踏上了回家之路。
回到家中,此時的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肮髒不堪了。家裏人見他
這個樣子,都不願理他,還譏笑他說:“按我們周人的傳統,應該是安分於自己的產業,努力從事工商,以賺取十分之二的利潤;現在卻好,放棄這種最根本的事業,去賣弄口舌,落得如此下場,這怨不得別人!”
聽到這句話,蘇秦十分傷心。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覺得沒能有所成就,一定是學識還不夠。於是,他關起房門,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書籍,發憤再讀。他從這些書中撿出一本《陰符經》,用心鑽研。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讓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讀狀態,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
一年以後,蘇秦終於學有所成,憑借著“錐刺股”所得的學識和“錐刺股”的精神意誌,遊說六國,終於獲得了器重,後來聯合了齊、楚、燕、趙、魏和韓國反抗秦國,成了六國的相印,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