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課|為什麼努力半天卻毫無效果? 48 舍棄“盲碌”的風格,功勞比苦勞有含金量
古羅馬曾有下麵一則故事:
哈德良大帝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他手下有一位將軍,跟隨自己長年征戰。
有一次,這位將軍覺得他應該得到提升,便對大帝說:“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 次重要戰役。”
哈德良大帝是一個對人才有著高明判斷力的人,他認為這位將軍的能力離擔任重要的領導崗位還有一段距離。於是,他隨意指著拴在周圍的戰馬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馬匹,它們至少參加過20 次戰役,可它們仍然還是馬。”
這個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其實工作也一樣,人在工作中沒有苦勞,
隻有功勞,而老板所看重的也是功勞帶來的效益,而非因有苦勞主動邀
功。職場中,經驗與資曆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衡量能力的標準。有些
人所自詡的10 年業界經驗,不過是1 年經驗的10 次重複罷了。年複一
年地重複一種工作,固然很熟練,但可怕的是這種重複已阻礙了自己的
成長,扼殺了想象力與創造力。正所謂勞苦未必功高,隻有功勞才能解
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企業裏,很多員工總是唯命是從,從來不主動解決問題,大多數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舊觀念分不開。他們看起來總在埋頭苦幹,在“窮忙”,但忙了半天卻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什麼,也忙不出任何結果,
隻能用一句“我幹了分內的事”來為自己找回麵子。
現代企業越來越講究效率和效益,企業要想生存發展,關鍵要樹立“結果是意識”的理念,以實現結果為工作最終也是唯一的目標。對於這種環境下的員工來說,隻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功勞才更有含金量,老板也是普遍重視有傑出績效的員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評價標準早已經成為過去時。
老張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坐上了財務總
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張是老員工,論資曆在公司很少有人
能與他相比,這也養成了他居功自傲的毛病。
後來,公司陸續進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進了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
畢業生。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領導要求老員工要盡量
幫助新人。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老張也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
很快,老張就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很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珠算比賽的大獎,這讓老張產生了莫名的恐慌。
別說幫助別人,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一些問題。經過一番考慮,老張下定決心對他實施“全麵遏製”政策:處處為他設置障礙,盡量不讓他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他碰。
可是這並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經他手的賬目照樣做得漂漂亮亮。幾年來,新員工忍辱負重,工作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殺都抹殺不了。相反,老張自己做的一些賬目卻頻頻出錯。
深思熟慮後,公司領導決定由新員工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張負責內務。
十幾年的老員工難道抵不過幾年的新兵?其實不是,老板看中的是個人的功勞以及由功勞帶來的業績。如果你是老板,難道你不喜歡能為你帶來效益的員工卻非要眷顧低頭幹事沒有結果的人嗎?這個職場故事在企業中屢見不鮮,對於現代企業來說,看中功勞是企業生存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