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的智慧隋曉明主編金城出版社前言
人生於世,總是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遇到的人又總是千奇百怪,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就免不了要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但是其關鍵的一條是“知人”,“知人”是為人處世的前提。諸葛亮在其所著的《將苑》一書中說:“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識別人的品行,是最難不過的。)現代科學證明人心(人腦)本身的複雜性是無窮無盡的,化學家發現人腦每秒鍾會發生10萬次以上的化學反應,人腦的複雜性完全可以與浩渺無窮的宇宙相比,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人心莫測”的慨歎。
其實,人心還是可測的,“知人”的關鍵是要擁有透視人心的技能。人心(指人的大腦)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策劃者和指揮者,所以要能做到“知人”,即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思維的規律、行動的目的,就必須有透視人心的技能。
隨意地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就會發現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經意之舉,但恰恰是這些不經意之舉反映了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 一個他不會用語言表達也絕對不願意讓外人輕易知道的內心世界。反映了他們或是緊張、或是高興、或是困惑的心情。如果一個人能夠善於仔細觀察,讀懂他人的身體語言,無論是交友還是用人,都會帶來無限裨益。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個是他作為一個獨立的角色所顯現出來的特質。而這些迥異於人的地方,是由於每個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價值觀念、脾氣秉性,再加上其行為和心態,同時還受到感情和理智的影響,所以表現出不同的狀態。正所謂自然麵相是死的,乃眼耳鼻舌身之堆積;而社會麵相是活的,是麵相者社會經曆的生動表現。生理是外化的心理,心理是內化的生理。情緒是生理與心理的合奏,思想是心理沉澱的麵相。
因此,便有人總結透視人心最有效的方法是“聽其言,觀其行,思其意”。言與行都是人心活動的外在表現,是心靈的窗口。人的一切內心想法、打算、企圖,終究會通過他的言和行表露出來,即便他說假話,做假動作,即玩弄假象,也是本質的曲折表現,同樣可以認識。我們通過這個心靈的窗口,就能辨別他的真實意圖。另外,我們還應當明確人的一切言與行,如一言語,一行動,一舉手,一投足,無論其規模大小,時間長短,都帶有某種目的性,除去目的性,就沒有人的活動可言。在人世間,沒有無目的的行為,亦沒有無行為的目的。所以對一個人進行了“聽其言,觀其行”之後,還要對其言與行的目的性進行一番分析與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說?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的真正意圖在哪裏?若能如此,對方的“心”便在你的窺視和思考中被透視了。
透過人之表而察其裏,通過此而認識彼的一種努力,是一種簡捷的識人之道。本書試圖使讀者更加深入地透視他人,以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和自己。隻有理解,才能使得同他人的交往變得比較容易些,而無知和缺乏理解,則造成盲目和擔心,甚至苛求於他人。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觀念,本書用生動的故事、專業的心理分析以及實用的技巧,表達如何通過觀察人們的表象來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從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增加自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