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類力量的統帥。”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交際中,對一個人的了解最主要的是來自他的言語,有高超的當眾講話水平就能體現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閱曆經驗等綜合素質,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別人是不會在意也無法了解的。孔子曾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他看人,首先還是要“聽其言”。一個人思想怎樣、水平如何,聽他說話、同他談話,就可得知。當然,檢驗、衡量一個人思想、才能、學識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但那需要時間、條件。在需要盡快認識、了解某人時,“聽其言”,則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謂“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也是在“談”了之後才有的感受。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酒足飯飽後,國王問大臣:“你們說,世界上什麼最難?”大臣回答:“世界上說話最難。”大臣沒有說出來的隱含意思是:說話最難,尤其是和國王說話最難。現在我們做一個試驗,問問你身邊的人:“你們認為自己很會說話的,請舉手。”肯定沒有幾個人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會說話。是呀,凡是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說話容易,但是要瞬間打動人心,非常困難。有的管理者講:我招聘人的時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說話水平的高低。
說好話很難,難就難在說話太容易。這並不矛盾。恭維的話可以張嘴就來,罵人的話可以脫口而出,吹牛也用不著上稅,實在自己一個人寂寞還可以自言自語。但在這人聲鼎沸的世界裏,讓人專心聆聽你的聲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讓人為你的話而鼓掌喝彩更是難上加難。有時候使盡全力去喊未必讓人震驚,一聲歎息卻讓人心潮澎湃;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常常有鼾聲相伴,平平淡淡的隻言片語卻說不定能換來掌聲雷動。說話確是一門學問。
在與別人交談的時候,對方有時候揣摩不透你真正的意圖所在。此時,你最好能夠一開始就說明你的目的,這樣一方麵消除了對方的疑慮,另一方麵又顯示你的坦誠,對方會在不自覺間對你產生信任。談話中,沒有人會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投入過多的熱情,而如果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常常會情緒激昂地參與進來。因此,在與對方談話時,我們就可以抓住對方的這種心理,從而實現進一步的交流。
這就是說話技巧,其實談話的套路是很多的,並不是通用的,你在不同的場合注意使用合適的話語就可以了,不要死板地使用什麼模式。還要注意的就是要切記我們和別人談話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主題是什麼,不要漫天浮誇,讓人感覺你不實在。
一般情況下與別人交流,如果你在短時間沒有讓對方產生興趣,你就得準備起身走人了,沒有人花時間聽一個陌生人在那裏聊天,所以你在前三分鍾裏怎麼樣吸引客戶,並且三分鍾就讓他產生興趣,這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和準備,你得在最短的時間,拋出最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你能夠一開口就留給別人一個好印象,帶給人清新的感覺,讓人覺得你不錯,有十分想和你交談下去的強烈願望,那麼,也就意味著你這次的談話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意識到了,但沒有注意說話的技巧,也許一說話就注定了你失敗的結局。
大家會發現,同樣都是說話,效果卻各不相同。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語言直指人心呢?一定要“攻心”。以“心”為重,針對我們說話的對象,具體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弱點,以此來決定什麼時機點該說什麼話,什麼時機點不該說什麼話,或是該說多少話。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多說,如此才能攻到對方的“死穴”,說得恰到好處,才能打動對方,在必要的時候,或者是錦上添花,或者是化幹戈為玉帛,這樣你就會成為說話的高手。
因此,說出的話,隻有瞬間打動人心才能獲得人際溝通的順暢、關係的和諧和利益的雙贏。當溝通順暢、人際關係和諧、自身利益有保障了,你又何愁沒有好命運呢?《瞬間打動人心》向大家介紹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說話技巧的方案,通過本書,你既可以看到成功說話的實例,又可以了解到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時你也將學習到提高說話能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