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赫伯特·斯賓塞(1820~1903)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他一生的榮譽顯赫,先後獲得了英、法、美等11個國家的32個學術團體和著名大學的院士、博士榮譽稱號,甚至還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更是被很多科學家和教育學家稱為“人類曆史上的第二個牛頓”。

斯賓塞出生在英格蘭鄉村的一個教師世家。在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帶著體弱多病的斯賓塞到戶外活動,為此也促使他養成了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他並沒有受到過係統的學校教育,7歲的時候進入當地小學,13歲的時候就因為健康問題而輟學。在輟學之後,他仍然堅持自學。

1837年,17歲的斯賓塞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並且還當了3個月的輔導教師,也因此而激發了他對教育的極大熱情和興趣。

這本書的小主人公小斯賓塞是作者堂兄的兒子,由於家庭的不幸,和作者生活在了一起。就這樣,在家鄉的小鎮上,斯賓塞開始了對小斯賓塞的教育之旅,使用“快樂教育”的方法精心培養、教育他。

斯賓塞一直以來非常了解孩子的天性,更是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因此,他能夠在妥善駕馭孩子天性的同時,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

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斯賓塞強調,學習的本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需要很多種因素的相互支持才能夠有所成就的,這些因素包括:毅力、定力、靜心力、領悟力、努力和練習等。因此,它也更需要父母對於孩子進行情感、人品、智力、道德,甚至是綜合能力的培養。

就這樣,小斯賓塞在快樂教育的氛圍下學習著,成長著,在小斯賓塞14歲的時候,他就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而且,其他在斯賓塞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精英,如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大律師等。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簡直就是一塊寶石,在經過了歲月和時光的打磨之後,變得更加光彩奪目;而快樂教育的思想也因為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心智發展的規律,讓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這本書凝聚了斯賓塞快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更是對世界上的無數家庭和學校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一本著作,相信我們隻要能夠認真閱讀這本書,就能夠從中學到教育孩子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