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快樂教育孩子的工具 寫作,讓孩子變得更加快樂(1 / 1)

第十一章 快樂教育孩子的工具 寫作,讓孩子變得更加快樂

缺乏智慧的靈魂是僵死的靈魂,若以學問來加以充實,它就能恢複生氣,猶如雨水澆灌荒蕪的土地一樣。

——伊斯巴爾

寫作,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完成的一項任務,還是他自己願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呢?這是每一個孩子與其父母、老師都麵臨的一個問題。

盡管每一個孩子都會按照父母、老師規定的題目,寫出要求他們完成的作文,但是我認為,寫作其實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隻有把寫作變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才能夠真正培養他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讓孩子自己選題目,寫他想寫的事情,這是我對小斯賓塞寫作訓練的一貫做法。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曾經像許多父母那樣為小斯賓塞出題,但是後來我卻發現,我出的題目小斯賓塞並不感興趣,有時甚至寫不下去。

到了後來,我就嚐試著讓他自己去擬定題目,而且小斯賓塞也樂於如此。凡是他自己擬的題目,都是他熟悉的事情,比如《蜘蛛的網》、《德柏特家的狗》等。甚至有一天,他甚至寫了一篇題為《與斯賓塞先生夜談》的文章,把我和他在某個晚上討論“耶穌受難時為什麼不逃走”的問題寫了進去。

這些題目,都要比我給他出的《祖國》、《如何做一名紳士》等題目相差甚遠,但是他寫出來的文章卻是非常真實、生動而有趣的。

受到我們的影響,鎮子上麵的許多孩子也都開始喜歡上了自擬題目寫作文,而且大家還寫得是興致勃勃。

直到有一天麻煩隨之而來。史蒂文太太怒氣衝衝地拿著她孩子的作文來找我,說:“偉大的教育家斯賓塞先生,難道這就是您教給孩子們寫的作文嗎?我的上帝啊!”我拿過作文本一看,發現作文的題目竟然是《我的上帝啊!》,文中寫道:

史蒂文太太——我的媽媽,她總是說我不聽話,好像一點兒也不喜歡我。有的時候,她的尖叫和恐嚇讓我感到絕望,以下是我記得最清楚的,她曾經對我說過的話:“你難道想挨打嗎?”

我當然不想挨打,如果她問我是不是想要一隻冰激淩或者下周不用去上課,我一定馬上回答“是的”。但她卻問我“你難道想挨打嗎?”,而且還揪著我的耳朵——明擺著,問我是多餘的,因為我根本不想被揪住耳朵。

“你再胡鬧,我就剝了你的皮!”可是事實上,這句話要比我挨打更加厲害,因為我曾親眼見到她把一隻兔子的皮剝下來,我絕不會讓她在我身上練習這種剝皮技巧。

“聽著,這是我最後一次警告你!”其實,我明白,所謂“最後一次”,其實就是沒完沒了的,永遠沒有最後一次,而是將會有無數次。

“你以為你是誰?”每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會非常緊張,難道她不知道我是誰嗎?難道我生下來的時候真的和別人的孩子抱錯了嗎?

“我天天勞動手都磨破了,還不都是為了你們。”其實,我早就和她說過,幹活最好戴上手套。

“你認為錢是大風刮來的嗎?”其實我真的希望是這樣的,不然的話,她又會說:“你以為錢是從地裏種出來的?”

“哦,我的上帝啊!”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絕望了,難道上帝真的就是她嗎?

我看完這篇作文,差點忍不住笑出來,客觀地說,這篇作文寫的真的很不錯。雖然語言有點偏激,但是描寫得很生動,還非常幽默。

我問史蒂文太太:“您覺得他寫的真實嗎?”“真實。但是,這也算作文嗎?”史蒂文太太問。

其實我認為,這就是作文,是孩子自己的作文,我覺得很多父母看了這篇作文都會受到一些啟發。

對於小斯賓塞的寫作,我從來都是鼓勵他寫自己想寫的事情,等他寫完之後才會對他的語法以及某些修辭不當的地方加以指正,從來不會輕易去打擾小斯賓塞的寫作興趣。

父母要讓寫作變成孩子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他寫自己想寫的話,而不是違心的話,這樣孩子的寫作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