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次到龍泉寺大不一樣的是。前次是碧月當空,心情爽朗,而近日確實烏雲遮月,還能聽見遠處獅子山樹木在風中嗚咽之聲,在這寂寥無人的山穀之中,顯得格外瘮人。
而王爺卻沒有想這些,他現在腦海之中正浮現出許多可能。關於吳祿貞去向的可能。可能是回京了?要在這亂世之中謀個出身?可能是回老家了?父母在不遠遊啊。再有可能是雲遊了?
貢王想來想去,覺得都有可能,這位“一拳打倒歐羅巴,兩腳踢翻法蘭西”的狂人,還真可能做得出來。
就在貢王胡思亂想的時候,古廟的山門吱呀一聲開了,小沙彌將一個青布的包裹交給了貢王,便送貢王下山了。
回到了書房之中,拆開包袱之後,卻見裏麵是一包書籍,還有一封親筆信在上麵。
展讀信件,之間信件是用工整的蠅頭楷體寫的,這十分不像吳祿貞平日的風格,但是既然這般鄭重,那必定是有十分重要的話要交代。
卓索圖盟喀喇沁劄薩克多羅郡王貢桑諾爾布樂亭公:
信件的開頭,就把貢王弄暈了。
吳祿貞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字二人相識以來,此人渾然沒有把自己當成王爺,而是當成了尋常同窗一般,如此精確而又詳實的在信件題頭寫上自己的爵位和名諱,確實不是吳祿貞的風格。
貢王隻是微笑一下,接著往下看。
見信如唔,你我京中相識,又帶我回旗,愚兄感激不盡,每每念及這幾載秉燭夜談,推心置腹,無盡懷念之感。你曾經問過我對當今天下的看法。我當日沒有說,是因為我也沒有想清楚,我告訴你,我此次外出,正是去尋找答案的。
前次讀康有為孔子改製考,頗有感觸,人不可偏居一隅,目光短淺。應放眼宇內,洞悉天時之變。我曾經跟你說過東洋之維新,也曾說過戊戌之維新。可是你問我東洋之維新究竟如何?我竟全然不知。可見是紙上學來終覺淺。所以苦學東洋文,有朝一日東渡大海,親自探查究竟。
皇天不負,張之洞大人於湖廣開班講武堂,並送諸於東洋,名曰留學。不才愚兄正有此意,便約了幾名摯友,一同趕往。待我弄清楚了,再回來授予賢弟。
賢弟乃東蒙王公之翹楚,內心無蒙漢之別已實屬不易。當今天下,大清有覆巢之憂,望賢弟發展自保,再尋求機會為國為民。切記,要想真正屹立不倒,你喀喇沁旗若想屹立不倒,中華屹立不倒,要謹記為兄一點淺顯的見識。
開化教育:愚民者,天必愚之;
整飭軍力:無軍不成國;
實業富民:衣食足而知榮辱;
至此,便無多言了,我到了東洋,給你寄信。勿念萬安。
如果您覺得《末代蒙古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45/45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