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安於現狀(2 / 2)

這句話問的王爺便是一呆,笑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這裏可是議事廳,不是回事處,聽老輩人說,上次在議事廳,召開旗務會議的時候,也是今日這般的樣子,商討的卻是出兵幫著康熙爺剿滅葛爾丹。”

貢王爺這才明白了烏素圖是為什麼這麼吃驚了。忙擺了擺手,道:“沒有兵事,而這件事更加重要,甚至比行兵打仗更重要的事情,我打算在旗內開辦新式學堂。”

此言一出,便是四座皆驚。

自明朝定都北京以來,一直到大清六代皇帝二百那十餘年,這是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事情,甚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蒙元開始,蒙古族向來就是馬背上征討殺伐出來的,對於學校,更是不屑一顧,他們總是認為手裏的馬刀,筆桌子上的筆更加好用一些。

這樣的念頭,一直到了明末清初。

那個時候,正是草原遊牧民族發展的黃金時期,明朝漸漸的腐朽衰敗,再也沒有像明初洪武年時候徐達常遇春這般的大將,也沒有明成祖時期萬國來朝的國力。民怨沸騰,皇帝雖然是個勤勉之人,無奈朝局的積弊已經是幾百年積累下來的。

當日與蒙古軍大戰的明軍,也對北方漸漸失去了控製。

於是,北邊有一直虎視眈眈的蒙古,東北白山黑水之間迅速崛起了滿族,這兩個民族靠著血親和聯姻,成為盟友。

一開始蒙滿之間,並無太大的差距。甚至在人口和戰力上,蒙古都在滿族人之上。

可是漸漸的,便拉開了距離,滿人不但自身發展壯大,還在漢人中拔擢有識之士,給權貴子弟進行教育,學習的便是蒙古人棄之如敝履的四書五經,百家經典。

於是,滿人越來越強大,僅僅憑借著幾十萬的人口,便一句定鼎中原,在北京的紫禁城登基,成為天下之主。

而這個時候的蒙古人,雖然是滿漢一家,但終究也被落下了,到最後的結果,便是走了聖祖爺“北不斷親”的路數,給你錢,給你地位,給你一應之物,你便好好的養尊處優吧!

可是這種養尊處優時間長了,有些蒙古王公便漸漸的感覺出了味道不對了。但是已經晚了。

滿清的目的達到了,也最大限度的弱化了蒙古人,那麼接下來便是一係列的限製和製裁。

比如,蒙古人不許學習漢字,不許和漢人通婚,不準隨意越過旗境,蒙古人家每家必須有一個男孩出家侍奉佛祖。

一連串的政令下來,確實每一條都對了蒙古人的脾氣,這些固執的人本來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去做的,絲毫沒有感覺這些政令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反倒是覺得,這些是朝廷的恩典。

康熙畢竟是千古一帝,當年的幾個軟刀子,在他駕崩一百年之後便有了心在的效果。

將這些曾經叱吒風雲,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人,調理的麻木不仁,安於現狀,甚至是懼怕改變!

如果您覺得《末代蒙古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45/45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