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王爺萬萬沒有想到,頑固之極的海永傅,竟然有這麼好的一個孫子,竟然能夠領會的這般精準。便點了點頭,鼓勵的笑了笑,叫他座了。
王爺站了起來,背對著手在房間之中踱步,道:“自古常言,變則通,不變則亡,也都是一些先賢們總結出來的道理,但是卻沒有落在法典之中。所以一味守成,定然是不成的,想當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想著江山萬年,便製定了詳盡的律法,子孫後裔泛的字都規定到二十四代之後。”
“明初,百廢俱興,民生凋敝,這一套朱元璋嘔心瀝血的法規確實有了出奇的效果。如戶籍製度,內閣製度,短時間內,中華大地由山河破碎到萬物複蘇,再到萬國來朝,也是短短的幾十年時間。”
“可是世間,都在時刻的變化,鼎盛之餘,這法規卻是處處掣肘,導致了文官之權每日劇增,太子朱彪也被養成了什麼都不會的廢物。更別說後有朱厚照之類了。”
王爺站在前麵看看而言,他不知道現在開始,跟孩子們說這些意味著什麼,又能達到什麼效果。
但是有一點,貢王爺還是比較篤定的。這些思辨的方式,一定要傳輸給孩子。
朝魯蒙似懂非懂的托著下巴,他十分仰慕王爺,從王爺的人品才華,還是王爺的氣質氣度。都讓幼小的朝魯蒙欽佩不已。
他想破了腦袋,也不知道,王爺如此的仁愛,又體貼下情,自己的祖父海永傅為什麼偏偏就是要對著幹?以至於每每和幾位叔伯大爺們坐在一起議事,都是捶胸頓足,憤慨異常呢?
也許年紀小小的朝魯門,不了解這些大人們的心思。
或許人長大了,評判善惡的標準便有了變化。
貢王爺看著朝魯門這般望著自己,便問道:“朝魯門,我剛剛說的,你可明白了?”
朝魯門點了點頭,十分認真的道:“王爺,除此之外,我仍然有一事不明白。”朝魯門雖然是鼓足了勇氣,但是麵對著王爺的權威,依舊是有一些怯怯的。
王爺笑的很和善,走到了朝魯門的麵前,問道:“有什麼事情不明白的,我定當告訴你。”
朝魯門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走到了東牆上掛的大清版圖前,仔細的找著什麼。
這幅版圖,是當年周培公花了畢生心血繪製,獻給聖祖皇帝康熙的賀禮,王爺府東牆上掛的,是後來兵部謄抄的,隻是縮小了很多,朝魯門在版圖上,指著喀喇沁旗的位置,道:“這裏便是我們喀喇沁旗所在了,我隻是想知道,我們在這裏談革新的時候,中原在作什麼?或者說,我們的革新,對整個大清來說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問出來,就連博采眾長的貢桑諾爾布都是一驚,隨即便是一陣的激賞。
這孩子,一下子就問道了事情的根本,這正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蒙古偏居一隅,一旗之地對於整個大清來說,算是微不足道了,自己在這裏奮發圖強,總要有一個目的,那麼這個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重整大清?似乎很不可能,大清沉屙日久,已經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