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在創業中,經過不斷地擴張、吞並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鋼鐵王國。當別人問他,創業的秘訣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說:“那就是不斷地實現自我價值,追逐生意上利潤的多少則是其次的。”這種價值的取向對管理者來說十分重要。盈虧的漲落對於股市行情的報道評價是必要的,但對於某個項目來說並非至關重要。尤其對私人公司來說,更是如此。錢多並不能真正說明什麼。著名的美國通用汽車製造公司的高級專家赫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在私人公司裏,追求利潤並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錢如何用活。”有一則勸人善加理財的故事,敘述一個大地主有一天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與運用。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錢,第二位仆人2份金錢,第三個仆人1份金錢。地主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1年後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第一位仆人拿到這筆錢後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將他的錢埋在樹下。1年後,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檢視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財富皆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釋說:“唯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
地主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
聖經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把錢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錢。錢存在銀行是當今國人投資理財最普遍的途徑,同時也是國人理財所犯的最大錯誤。
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享受到複利,這樣就算是對金錢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難以事先預測,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如登天,試問:“你是否聽說有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無法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例子時有所聞。
貧窮人認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為富人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而正確的看法應當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於富人較我們努力或者較我們克勤克儉。但這些人怎麼也想不到,真正造成他們財富不濟的,是他們的理財習慣。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財產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窮人的財產以儲蓄為存放形式。
在猶太商人看來,投資人想躋身於理財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擺脫傳統思考。
儲蓄存款的確不是一種理想的投資理財方式。尤其是當儲蓄變成嗜好,而忘記了在達到一定數目時,可以提出來活用這批錢,使其能賺到比銀行利息更多的錢。而且一旦銀行存款達到相當數額時,心理上便產生了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的精神,對其產生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精神,這是最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