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智慧篇 箴言三十九(1 / 2)

做人智慧篇 箴言三十九

教育使人明理

教育的結果是使人懂得真理,所以它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猶太箴言

在猶太人的曆史傳統中,宗教和文化教育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猶太人看來,人一生有三大義務,而教育子女當位列其首。《聖經·申命記》中說:“聽著,唉,以色列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唯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須銘記在心。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都要談論它們”。《聖經·箴言》更明確地告誡以色列人把教育兒童作為畢生最重要的事情,如:“父親要給子女的教誨,就是智慧之言”;“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背棄你母親的教導。”

猶太人之所以如此強調成人對子女的教誨與指導,是因為他們很早就意識到了虔誠、平和、優雅的個人性格是後天教育的結果。

中世紀以來,遍及歐美的猶太社團都極為重視教育與學術研究。盡管“世界對猶太人的態度是黑暗的,但學術的光不會熄滅”。為了讓孩子成為有知識的人,猶太人對教育懷著極高的熱忱,“上學成了他們的期望,智力受到讚揚,高學位為他們所追求”。以色列建國以前,猶太複國主義者就試圖把教育作為複國的手段之一。建國以後,以色列曆任領導都很重視教育。用以色列前總理夏紮爾的話來說,“教育是創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前總統納馮教授在卸職以後又勤勤懇懇地當上了教育部長,而且還幹得極為投入。這在其他國家是極為罕見的,而在以色列卻十分平常,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真正認識到了“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前提”。著名科學家卡齊爾1978年卸去總統職務之後,毅然來到了魏茨曼科學研究院和特拉維夫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並常常給學生上課,三尺講壇成了他的工作領域。以色列曆任政府盡管所麵臨的客觀環境不盡相同,施政綱領也各有差異,但在教育問題上的政策卻始終如一。它們都“遵循前輩的傳統,把教育視為以色列社會的一種基本財富以及開創未來的關鍵。教育製度的目標,是把兒童造就成這個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人共處的民主和多元社會中富有責任感的成員”。

猶太人對教育的重視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更不是僅僅為了粉飾輿論,而是實實在在地投入,千方百計地為教育創造條件。《塔木德》上曾經指出:如果學習是最高的善,那麼,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機會與條件便是僅次於學習的善。因此,許多猶太社團都把教育投資視作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從上世紀的一本年鑒上我們可以看出阿什肯納齊人的教育觀:每一個社群都撫養年輕人並且每周為他們提供去學院院長處學習所需要的經費。他們還支持每個年輕人輔導兩個小孩,以便他能和他們口頭討論他已學過的《革馬拉》……從而體驗《塔木德》觀念的精妙。小孩將由社群慈善基金會或公共食堂提供夥食。如果社群是由100個家庭組成的,那麼它至少要撫養300個青年和兒童。一個家長將被指定撫養一個青年和兩個兒童。在整個波蘭王國的猶太家庭中,幾乎沒有不潛心鑽研《托拉》的人。要麼家長本身是個學者,要麼他的兒子、女婿或在他家吃飯的青年是學者……在每個社群,學院的院長都享有盛譽,富人和窮人均聽從他的教誨。沒有人對他的權威性表示疑問。每個人的行為都順從他的吩咐。他手持木棍和鞭子,懲戒和責打越規者,頒布法令和禁令,建立護衛隊。但是,每個人都熱愛學院的院長。由於學習和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單靠社團本身來籌措,往往力不從心。為此,猶太人把教育事業與慈善傳統結合起來。具體來說,就是把“什一稅”作為追求學問的經濟支柱。猶太人很早就接受了“什一稅”的觀念。關於“什一稅”的用途,猶太教律法上雖然有很多詳細的規定,但有一點極為明確,即什一稅首先要用在“那些把時間都花在研究《聖經》和其他典籍的人身上”。此外,一些猶太商人在發跡之後也紛紛解囊,為教育和研究提供經費。在他們中間早已達成一種共識:發財致富並非最終目的,而要以金錢來“購買生活的權力”、“購買知識與經驗”。直至今天,猶太人捐款的第一投向仍是學校建設。在以色列的一些大學裏,獎學金、研究基金都由外國猶太商人提供,很多教學設施如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室等也由猶太富商讚助或捐贈。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這三所最有名的大學中,至少有一半董事是外國人,尤其是美國猶太人。在他們看來,幫助以色列興辦教育才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把錢投入文化事業甚至比幫助以色列購買軍火更有實際意義。以色列建國以後,曆屆政府一直在教育方麵投入了較高的經費,從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