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智慧篇 箴言四十九(1 / 1)

做人智慧篇 箴言四十九

不放棄就不算失敗

當你遭遇到困難,要勇敢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絕不可因此而失去了希望和信心。

——猶太箴言

自從猶太民族誕生以來,災難和痛苦便緊緊地追隨著猶太人的腳步。在充滿憂患的猶太民族曆史中,每個猶太人心中都潛藏著一份濃得無法化解的憂患意識。

正是這種憂患意識塑造了猶太民族不可動搖的信念,他們相信明天,相信努力奮鬥會帶來光明的結局。

猶太民族具有罕見的向逆境挑戰的勇氣和毅力,這既是這個民族的獨特性格,也是使其生存至今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種生存意誌正是猶太人苦難人生中生生不息、進取不斷的智慧之源。

猶太女作家戈迪默無疑是猶太民族的驕傲。她是25年來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女作家(1991),也是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的第7位女性獲獎者。然而,這份榮譽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澆鑄的,這當中,她多次麵臨困厄與失敗,但她從不沉淪,毫不氣餒。

1991年10月3日,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於南非猶太女作家戈迪默來說,卻是非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她獲得了199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這塊文學金牌勾起她一段難忘的回憶……

戈迪默於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小鎮——斯普林斯村。猶太移民的後裔,母親是英國人,父親是珠寶商,富裕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無限的憧憬和遐想。

6歲那年,她撫摸和凝視著自己纖細而柔軟的軀體,做起了當一位芭蕾舞演員的夢:她從劇院裏得知,舞蹈生涯最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的修養和思想情感,也許這就是她追求的事業。於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星期六,她報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劇團的行列。事與願違,由於體質太弱,她對大活動量的舞蹈並不適應,時不時一些小病小災糾纏著她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小戈迪默被迫放棄了對這項事業的追求。

遺憾之餘,這位倔強的女性暗暗發誓:條條大道通羅馬,她終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運不但不賜福給她反而把她逼上越發痛苦的深淵。

8歲時,她又因患病離開了學校,中斷了童年時的學業,夜晚,她常常流著無奈的淚盼著天明。她隻好終日坐在床上與書為伴了。一個明媚的夏日,心煩意亂又十分孤獨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從車水馬龍的街麵上獲取一點快樂。突然,她被一塊不大不小的木牌所吸引,久久不願離開:“斯普林斯圖書館!”早已將課本讀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過於書。

此後,她一頭紮進了這家圖書館,整日泡在書堆裏。圖書館下班鈴響了,她卻一頭鑽在桌子底下,等圖書館的大門確實鎖上了。她才鑽出來,在這自由自在的王國裏,她盡情而貪婪地吸吮著知識的營養。無數個日夜,使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終於她那嫩弱的小手拿起了筆,一股股似噴泉一樣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紙上。那年,她剛剛9歲,文學生涯就此開頭。出人意料的是,15歲時,她的第一篇小說在當地一家文學雜誌上發表了。

然而,誰也不知道小說竟出自一位未成年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問世。

優美的筆調,深刻的思想內涵,轟動了當時的文壇。戲劇界、文學界幾乎同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內丁·戈迪默。

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戈迪默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漫長的創作生涯,她相繼寫出10部長篇小說和200篇短篇小說。多產伴著上等的質量使她連連獲獎: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跡》獲英國史密斯獎;1974年,她又獲得了英國的文學獎。

創作上的黃金季節,使戈迪默越發勤奮刻苦。她說:“我要用心浸泡筆端,謳歌黑人生活。”滿腔的熱忱很快就得到報答。

她的《對體麵的追求》一出版,就成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學院的注意。

接著,她創作的《沒落的資產階級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賓》等佳作,輕而易舉地打入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角逐圈。然而,就在她春風得意,乘風揚帆之時,一個浪頭伴一個旋渦使她又幾經挫折——瑞典文學院幾次將她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但每次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

麵對打擊,這位弱女性有所失望。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扉頁上,莊重地寫下:

內丁·戈迪默,諾貝爾文學獎。然後在括號內寫上“失敗”兩字。然而,暫時的失敗並沒影響她對事業的追求,她一刻也沒放鬆文學創作。終於,她從荊棘中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路。

失敗的眼淚能淹沒一個人的自信,因而一蹶不振;成功的鮮花能使人頭昏目眩,因而止步不前。對於一個奮進者,可貴的是要經得住失敗和成功的雙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