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活在當下,樂觀進取 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和未來
今天真的是個與眾不同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身邊的每一天,隻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日子過得踏實而又快樂,因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許美好的未來,而是好好地珍視、珍惜身邊真實的存在與現在”。
1871年的春天,威廉·奧斯勒偶然拿起一本書,看到了書上的這句話“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未來,而是重視身邊真實的現在”,恰恰就是因為這句話,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一生。它使得這個原來隻知道擔心自己期末考試成績,對自己將來的生活還沒有絲毫把握的醫學院學生,最終成為了一位有名的醫學專家。後來,他還創建了舉世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學院,被聘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講座教授,還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
在42年後的一個鬱金香盛開的溫暖春夜裏,威廉·奧斯勒爵士在耶魯大學作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他告訴那些聽講的大學生:“曾經在大學裏任教4年,寫過暢銷書的自己並沒有擁有比別人更勝一籌的‘特殊頭腦’,也不是什麼具備特殊天賦的奇才。他也隻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隻是他比別人更早的聽到了兩位哲人的談話罷了。而兩位哲人所有談話的精髓內容卻僅僅集中在這樣一句話中:“永遠都不要為了明天的事情去煩惱,明天自有明天的事,隻要全力以赴地過好今天就足夠了。”
雖然我們應該為明天的行動製訂出一套完美的計劃,可是卻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或者害怕什麼。美國的一位海軍指揮官曾經說過:“在戰鬥中,我所能做的就隻是提供最好的武器裝備,選擇我認為最優秀的作戰計劃,並且從今天開始,僅此而已。如果一艘軍艦被敵機擊沉,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了。我的所有時間是用來做還有希望的事情,而不是用來悔恨的。”
如果一個人習慣於並且始終運用一種積極的思考方式與態度思考問題的話,那麼一定會帶你迎接美好的明天;如果消極的觀念充斥大腦,那麼你會一直滯留在沮喪的昨天。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存在著一種驚人的事實,這種事實準確地證明了現代生活的錯誤觀。
在美國,醫院裏絕大多數的病床都被精神病人所占據,而這些病患大多是因為他們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負而導致的精神崩潰。可是,如果他們能夠虔誠地信奉耶穌的箴言“不要為明天的事而憂慮”,能夠時刻謹記威廉·奧斯勒的話“人隻能生存在今天的房間裏”的話,也許他們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並且能夠愉悅地度過他們的一生。
“當下、目前、現在、如今”等這樣的字眼極為特殊,它把飄逝的過去和縹緲的未來巧妙地劃分開來。讓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在這個時間點之外獨立生存,如果你想徹底逃離甚至是回避,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這個點,哪怕隻是一個短暫的瞬間。所以,隻要你認真地並且充實地過好了現在,那麼,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也一定會因為這種充實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