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律自省,積極向上 封閉自我者路窄,開放自我者路寬(1 / 1)

第三章 自律自省,積極向上 封閉自我者路窄,開放自我者路寬

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總是活在別人的權威或者壓力之下,對於他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好的前景,即使他有著很優秀的基因或者不錯的天賦,如果因為自我一味地約束或者束縛,最終也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一個懂得自我開放的人,他不僅僅會將自身潛藏的巨大能量釋放出來,而且也很有可能學習到更廣泛的知識,發掘出更有價值的智慧寶藏。

小澤征爾,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一次,在歐洲舉辦的交響樂指揮大賽決賽中,當小澤征爾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進行指揮演奏時,他發現如果按照樂譜進行指揮的話,有很多地方聽起來不是非常的和諧。憑直覺,他認為這一定是樂譜出現了問題。於是,他結束了之前的演奏,接著又重新指揮了一次,但是他仍然不滿意,覺得有些地方還不是很到位。小澤征爾不得不再次停了下來。這時,坐在評委席上的一些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再次鄭重宣告:樂譜根本沒有絲毫的問題,而是小澤征爾自己產生了錯覺。此刻,麵對這些有名望的音樂大師以及一些音樂界的權威人士,他靜思片刻。突然,隻聽小澤征爾大喊一聲:“不,一定是樂譜出現了問題!”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立刻傳來熱烈的掌聲。

原來,評委們成功地表演了一出由他們精心策劃的巨大陰謀。他們這次演出的最大目的就是想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是否能夠在發現樂譜錯誤並一再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完全以開放的態度來對待自己。是否能夠在發現錯誤的情況下,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倘若能夠堅定地做到這一點,那麼,一定會收獲成功。

那次指揮競賽,在小澤征爾參加比賽之前就已經有兩位參賽者被早早的淘汰掉了。盡管他們和小澤征爾一樣,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但是他們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故步自封,終因屈從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卻不同,他不但沒有被外界的權威嚇倒,反而根據自己準確的判斷與評委進行了力爭,終於摘取到了世界音樂指揮大師的桂冠。

所以說,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如果能夠始終以開放者的心態來要求自我的話,那就是一種偉大的表現。如果一個人要想保全自己,故步自封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出現舉步維艱或者倒退的現象。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一路高升,或者因為名利而過度放縱自己,迷失自己,始終都應該是建立在良好發展的基礎之上,按照做人的原則要求自己。

記得這樣一個故事的寓意也很深刻:爺孫倆上集市買了一頭驢往家趕,爺爺看孫子小就讓孫子騎在驢背上趕路,走著走著,就有路人說:“這孫子真不懂事,爺爺年紀大了,還讓爺爺走路。”孫子聽後,於是就下驢讓爺爺騎著走。沒走多久,又有路人指責爺爺:“一點都不疼小孫子,孩子那麼小,自己竟騎在驢背上。”爺爺聽後,倒也覺得是這麼個理,於是讓孫孫和自己都騎著驢子繼續趕路。沒過多大時辰,又遇一路人,好似心疼地看著驢子說:“驢子呀驢子,你竟生的如此苦命,小小身體竟要背負如此重荷,存心是想把驢子累死,真是可憐呀!”說罷,還不忘擠出兩滴眼淚。爺孫聽罷,便也覺得他們的做法有些過分,於是二人前後下了驢,並把驢的四蹄綁在一起,抬著往前趕路。

祖孫二人與驢的故事相信在這個世上定是沒有,但是發生類似的事情倒也不見得就沒有。因為祖孫二人的思想過於封閉,主觀上又缺少一定的主見,所以才會在別人的多次建議下更改自己騎驢趕路的方案,最後還落得個尷尬與愚昧的下場。

一個人想要做事,如果從思想上不能夠放開闊,那麼,他們就很容易被外界的聲勢或者輿論所左右。即使自己的前景再好,未來再光明,也沒有辦法更好地釋放自己,那麼也會受限於外部的影響。真正做事的智者往往都是能夠自由支配思想,能夠在不斷的創新與進取中發揮特長,堅持自我原則,積極開拓新領域的英雄。在他們的世界,根本就不會有外界阻止的聲音,因為他們的見識與膽略足以使他們前進的道路越走越寬,越來越平坦。

做人不能太封閉!做事情難,堅持用開放的態度做事情可能會更難。如果說盲目自信是固執的話,那麼偏聽偏信也許就是犯糊塗。準確的定位,適度的放開也許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堅持自我開放其實就是堅持真理,就是堅持勝利。不管事情如何發展,自己的主觀思路總是會起到引領的作用。

對於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既可以辯證地聽取,也可以辯證地采納,但是最根本的出發點還是要從事物的整體發展情況判斷並選擇。即使計劃好的事情也有可能隨著某些意外的因素而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那麼,隻要意念堅定,主題思想不變,宗旨不變,保持思維活躍,思想開放的人一定可以獲取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