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價值投資革命

價值投資在中國長牛市裏,特別是大震蕩市道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價值投資受到關注不僅因為過去一些年,尤其是2006年基金價值投資的優質藍籌以抗跌穩健著稱,而且漲幅驚人;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了解在國外有著數十年生命的價值投資,是否在國內真的也如此有效?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標度方法測定出股票的“內在價值”,並與該股票的市價進行比較,進而決定對該股票的買賣策略。價值投資認為,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與股票價格會有所背離,其內在價值決定於經營管理等基本因素,而股票價格則決定於股市資金的供給需求狀況。在不同的決定因素下,內在價值高於股票價格的價差被稱為“安全邊際”。當一家績優的企業出現安全邊際時,對其投資就具備所謂的價值。在這方麵,巴菲特、已在中國資本市場的QFII、中國基金,以及一些私募基金都為價值投資做了有效的注解。

巴菲特的示範效應

價值投資的理論奠基人是美國的本傑明·格雷厄姆。他在1934年出版的《證券分析》一書,被尊為基本分析方法的“聖經”。格雷厄姆的學生沃倫·巴菲特是最成功的價值投資者,其投資原理很簡單:隻做傳統的長期投資。其道理是:長期而言,股票的價格取決於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並與其保持一致,而短期價格卻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大幅度波動,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始終如一地準確預測。

對於中國市場,價值投資被作為一個新的概念提出來,但在股票投資領域,它卻是最基本的詞彙,最早見於如上所述的那本《證券分析》。在該書中,他提出普通股票的價值由四個因素決定:(1)分紅比率;(2)盈利能力;(3)資產價值;(4)P/E值。

在經曆了1929年以來的股災以後,人們試圖理性地把握股票的內在價值和漲跌的道理,並找出其中的規律,於是在價格之外便有了股票的“價值”一說。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股票的價值及其決定因素得到了更深更廣的拓展。股票價值包含了三個概念:賬麵價值,市場價值和內在價值。其中賬麵價值和市場價值通常可以很容易地通過統計工具算出來,但其內在價值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它需要充分、細致、深入地分析甚至是實地調研。

我們現在有了多種對股票進行估值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包括P/E分析、CDF模型、DDM模型和FCF模型,而運用這些方法的基礎是股票過去的財務和市場表現數據以及分析師對未來的預測數據。因此,可以說,價值投資就是基於對公司基本麵所做的細致分析,通過使用合適的估值模型,將股票的內在價值予以量化,並與其市場價格進行比較,發掘出被市場低估的股票的過程。所以,價值投資與其說是一種理念,不如說是一種方法更為準確。就一種理性的分析方法而言,價值投資的對象並非一成不變。

通常根據股票內在價值的主要來源,可以將股票分為價值型和成長型兩大類。前者的內在價值主要體現在分享公司穩定的增長和每年豐厚的分紅;後者的內在價值體現在:雖然較少分紅,但公司業務增長迅猛,在可預期的未來將帶來可觀的資本增值。美國股票市場多年來就保持了價值型股票和成長型股票輪番主導市場的格局。實際上,中國股票市場也是如此,一段時間大家都炒績優股,一段時間又改炒高成長股。

世界第二首富、投資界第一股神巴菲特從11歲手持100美元踏入股場開始,曆經40年,其個人財富已達到400多億美元,僅次於當代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是當今世界最具傳奇色彩的頂尖投資大師。他運用獨特、簡明的投資哲學和策略,憑借長期投資於可口可樂、吉列、通用電氣等著名公司的股票而大獲成功。在巴菲特投資的所有股票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來自於上市公司的年報,通過這些所有投資者都知道的公開信息,他賺到數百億美元,可見巴菲特看年報的眼光和看法之獨特之處。

巴菲特的投資體係可概括為:“2+5+8+12”,即:“2項投資方式;5項投資邏輯;8項選股標準;12項投資要點。”

2項投資方式:

——終生持有,每年檢查一次以下數字:

A.初始的權益報酬率;

B.經營毛利;

C.負債水平;

D.資本支出;

E.現金流量。

——當市場過於所高估所持有股票的價格時,也可考慮進行短期套現。

5項投資邏輯:

——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巴菲特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巴菲特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巴菲特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有管理經驗是巴菲特與眾不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