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 正確評估自己(2 / 2)

“您的工作如此成功,向您致賀!”

“哪裏,那算什麼,不過是運氣罷了。”

“這是哪兒的話——了不起的成功呦!”

“那是瞎鬧,不值一提!”

“你這身西服穿著真帥,剛訂做的吧?”

“哪裏,我看差不多就像一個鄉下佬了。”

為人謙遜,這是人的一大良好品德,而失敗者則完全曲解了“謙遜”一詞的含義。他們以為把自己從山崖推到低凹處,表現出一些屈辱的幽默性,就是“謙遜”。但糟糕的是,他們的耳朵完完全全地接受了這些自我否定的語言。而機械運動著的大腦,隨之又把這些話不知不覺地當作應該記錄下來的事實收藏起來。

生活中的成功者,無論對什麼樣的奉承話,都是輕輕地說聲“謝謝”而給予回應。奉承也好,祝福也好,僅僅是一聲“謝謝”就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了。率直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也可以提高自我評價。

科學家對那些曾到達人生理想頂峰的偉大成功者做過很多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對自己都有較高的評價。如本傑明、富蘭克林、愛迪生……如果你能讀讀他們年輕時所寫的東西就會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高度評價著自己,認識著自己存在的價值。

著名的海倫·凱勒,盡管眼瞎耳聾,卻在她的一生中為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們做出了出色的貢獻;愛因斯坦沒有考上大學;伽利略在西服店裏打過小工,然而他們都在人類史上流芳百世。美國前總統林肯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在大家都感到無望、屢屢失敗之後,仍然沒有氣餒。以色列人麥納漢姆·貝津曾是一個沙漠王國裏的貧苦農民之子,年輕時還因參加軍人反叛活動而坐過牢,但是他最後成為了國家總統。

不管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在商界戰場,或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幾乎每一位成功者都表現出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都承認自己,對自我形象感到滿意,對別人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而感到高興。而且他們的性格各具特色,但都各有魅力,能夠極其自然地把友人和支持者吸引到自己身邊,從不孤立自己。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鮑爾奇曾經受委托為一個晚宴確定賓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滿意,這件事確實令人為難,即使對一個專業的禮儀公司來講也不大好辦。而鮑爾奇運用自己獨特的辦法去做這件事。在宴會前,他告訴大家,請賓客自便,喜歡坐在哪兒就坐在哪兒,他說:“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鮑爾奇的這個法則可以說適合於一切場合。清醒地認識自己“位置”的人,沒必要為爭座次而不顧一切,也沒必要為把自己置於有利地位而大出風頭。正確的自我評價隻是默默地給自己指示應該努力的方向。

成功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為自己而感到自豪。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確有價值,所以才能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