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脫思麻:脫思麻久旱求生 瞞天過海戲悟空(1 / 3)

無題

[明]唐寅

若幹生命若幹春,有所豐收有所貧。

曾見趨炎堪炙手,寧拋佇豔敢成仁。

慣隨憂恨零今古,難惹英雄泣鬼神。

費盡工夫傷老大,不如抖擻作新人。

---------------------------------------------------------------

人生天地不容易--孫大聖沙漠求雨

南宋,實際控製四川東部;脫思麻國,控製西部。宋國一行五人,行了月餘(1156年4月初。陰曆陽曆差一月),出了四川東部,進入四川西部,脫思麻國。

(這幾章曆史和位置可能說的不對,不必較真。當然指出錯誤後,有空也會改。

“藏文史料把藏族地區分為阿裏、衛藏、朵康三部分;朵康又分為朵堆、朵麥二區。朵麥,元代譯稱朵思麻,又作朵哥思麻、脫思麻、脫思馬、禿思馬等,其範圍大致包括現在的甘肅、青海雪區的大部分和四川阿壩州及甘孜州的一部分。”

(注:可能不太對,作者對曆史地域不太精通。)

唐朝時期,由於高原反應等,常常是吐蕃進可攻退可守、唐朝被動應付。

到了宋朝,吐蕃很低調。

原因:一是,晚唐時期,吐蕃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因吐蕃乘亂搶占唐朝地盤,“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騰出手來,派出軍隊不斷重創吐蕃。到了宋朝時期,統一的吐蕃政權已經不複存在,青藏高原四分五裂,根本就無法與宋朝抗衡,隻好選擇臣服宋朝。青藏高原最強大的一支力量由唃廝囉率領,而唃廝囉則是宋朝保順軍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洮、涼兩州刺史。這說明,吐蕃與宋朝的關係,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係。當然,農業經濟時期,對於這種世襲製、羈縻製的部落酋長,某種意義上說,地盤是稱王的基礎,世襲是稱王的翅膀。一遇到好時機,可能就另起爐灶。

二是,吐蕃內部起義,打擊了封建統治。《賢者喜宴》載公元869年平民起義首先從多康爆發,首領名韋·科協列登。緊接著起義的風暴席卷吐蕃全境,各地都樹立起造反的大旗。史稱“一鳥淩空,眾鳥飛從”。約如地方平民因不堪忍受開山修渠的沉重勞役,遂揭竿而起,提出“砍斷山頭,不如砍斷人頭容易”的口號。後來在起義軍領袖許布岱則等的領導下,奔向吐蕃曆代讚普的墳墓,搗毀了大部分陵墓,為的是發泄心中的憤怒和挖掘墓中的財寶。

三是,宋朝的武力征伐讓吐蕃徹底失去崛起的希望。

吐蕃曾經如此輝煌,難道不想重新崛起嗎?想,很想。在北宋初期,吐蕃首領李立遵要求朝廷立他為讚普,以此來恢複吐蕃帝國。北宋朝廷很硬氣,果斷拒絕。李立遵勃然大怒,於1016年率領3萬軍隊入侵。北宋名將曹瑋率部應戰。曹瑋(973年7月22日[1]-1030年2月21日[2]),字寶臣。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北宋名將,樞密使曹彬第四子。雙方在伏羌寨三都穀展開決戰,雖然吐蕃人多勢眾、來勢凶猛,但訓練有素的北宋軍隊仍然技高一籌,以陣亡67人的弱小代價,“斬首千餘級”,打敗了吐蕃軍隊,追趕了20裏一直到沙洲才凱旋歸來。

經此一役,吐蕃部落紛紛歸順宋朝,“吐蕃帝國”的殘夢終成泡影,而宋朝的西北局勢從此穩定下來。

約1147年,吐蕃東部分裂情況為:脫思麻(約青海南、甘肅南、四川阿壩)、阿柴(約青海中部、甘肅中部)、徹兒哥思蜜(約青海北、甘肅北)等。吐蕃西部分裂為:古格王朝(約西藏西部)、拉薩王係(約西藏東部),羌塘(約西藏北部)。《青海通史》崔永紅:蒙古興起以前,脫思麻地區被宋、金、夏等政權分別占有。

地方政權,“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是政權不斷更迭,二是根據自身和敵友軍事實力、政治經濟利益瓜葛,政策可能不斷變化。

又行了月餘,約莫五月初(1156年6月初),宋國一行五眾,宗杲、孫小聖、豬小戒、趙雄、黑虎馬,到達脫思麻國的首府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南部)。

脫思麻國中部,這半年多,冬季無雪、春夏季無雨,莊稼眼看就要絕收,很多人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尤其是首府河州附近,地勢平坦,樹木較少,人數又多,河流也幹枯了。他們經過之前一個村子,全村人一個都沒有。孫小聖看到一個老年女鬼,運用七十二術變中的通幽術,和她交談了一番。原來周圍幾個村子一連渴死了十好幾個人,其他人亡命逃亡他方。她就是渴死的人中的一個。

----------------

河州城裏,聽說有宋國高僧來了,紛紛請其祈天降雨。宗皋有點發愁,他對這不太精通,其實是很不懂,猶如隔行隔山,其實是個文僧。孫小聖耗費了半數法力,隻十來丈內降下來點雨。豬小戒看孫小聖不行,也連連擺手。

黑虎馬說:“雲從龍,風從虎。咱家也懂些下雨的門道。但這方圓千裏幹旱無雨,隻靠法力硬求,沒有水氣,是杯水車薪。”

豬小戒對孫小聖嘀咕道:“玄子,要不,叫我大聖伯伯來吧。這活咱們攔不下來,想走,你看這麼多人看著,挺丟人的。”

孫小聖無法,隻好閉上眼睛,口中小聲嘀咕道:“老爹,有空沒?兒子這有事解決不了,等著您救場啊!”

孫悟空回道:“什麼事?讓我看看......明白了。等著,我去南海龍王處弄點雨來。”

-------------------------

孫悟空去南海龍王處求雨,南海龍王拉著他上座,非常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