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山山頂大殿
麵南朝北。
北方盡頭是如來佛祖。
兩邊是三千揭諦、五百羅漢、金剛、菩薩、眾佛。
假龍樹菩薩、真釋宗皋、孫悟空,立在大殿中間。
孫悟空拱手拜道:“上告我佛,如今,我暗中護法宋朝西行求法一行人,行經女兒國時,遇到真假釋宗皋即真假龍樹菩薩,特請我佛辨別真假!”
如來佛祖:“孫大聖一路辛苦,且旁邊歇息。”
孫悟空:“多謝!”往旁邊走了幾步,也不就座,看著佛祖如何處理這真假菩薩。
++++++++++++++++++++
佛論菩薩真假
如來佛祖走下蓮台,踱了幾步,道:“龍樹菩薩,多日不見!”
假龍樹菩薩回禮:“見過佛祖!”
孫悟空旁邊抓了抓後頭皮,問佛祖:“都是真的?”
佛祖:“俱是真的。”
+++++++++++++++++++
論佛
孫悟空又問:“那這龍樹菩薩,曾說‘在女兒國成佛,極樂龍樹佛,女兒國改名極樂龍樹佛國’。在女兒國欺男霸女,這是否也對?”
如來佛祖沒回答他,而是問龍樹菩薩:“龍樹,我且問你,佛為何意?”
龍樹菩薩:“佛者,佛陀也,圓滿成就者。佛法無邊、神通廣大。”
如來佛祖:“你隻看到了外表,隻看到了法力,沒有看到本心。觀音菩薩,請回答下,佛的本意。”
觀音菩薩:“佛,本意為慈悲。”
如來佛祖:“法力,是為刀。人心,是為持刀者。人心若是慈悲,持刀則為佛,捍衛公平正義。人心若是貪欲,持刀則為魔,滿足私欲。”
+++++++++++++++++++
論戒律
龍樹菩薩:“你說的倒是好。但佛教戒律森嚴,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有幾個能做到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始終如一?遠父母妻兒,滅人欲,讓人族如何繁衍?沒了人族,若哪天佛教遭逢大難,豈不是斷了根?”
如來佛祖:“關鍵是慈悲心。若有慈悲心,出家可,居家亦可。
就如同凡間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當官、治理國家。需要有平民耕種生產糧食,需要有官員處理訴訟爭執、治理水患旱災。
出家人,也不是要求所有人出家。出家人,也可以看做官員,是治理疏導皇帝、官員、民眾的心靈,讓萬民秉持一顆慈悲心,兄友弟恭、鄰裏友善、朝野同心等。用戒止惡修善,用定息慮澄心,用慧破惑證道。出家人,要有大慈悲心,要有過人天分,要有恒心,要沒有家事拖累。
沒有大慈悲心,是為邪道。
沒有過人天分、沒有恒心,無法迅速撫平萬民的心裏痛苦,則愧對萬民的供養。
有了家事拖累,比丘尚且罷了,一旦成為護法、羅漢、金剛、菩薩、佛,就如凡間中的官員,掌一教之資、萬民供奉,私心太重,如何不會假公濟私?”
龍樹菩薩:“想沒有家事拖累,難。想不假公濟私,難。你不也是有妻兒?你兒子羅睺羅出生才七天,你就出家去了。後來羅睺羅刻苦修行,成為你的十大弟子。羅睺羅尊者,你心裏自始至終,一點埋怨都沒有嗎?耶輸陀羅尊者,你呢?
紹興七年,我曾在婺州天寧寺遇到釋智朋,他寫的一首詞,甚得我心:
‘木落千岩,秋空如洗。向這裹轉得身去,可以移星換鬥,轉位回機,百尺竿頭,纖塵不立。向這裹進得一步,殺活縱擒,縱橫自在。須彌無頂,滄海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