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自律性道德”就有比較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例如,對客戶必須絕對誠實,不能唯利是圖,一定要童叟無欺。
以前,北京有一家餐館,以專門賣兔肉馳名,客人們都慕名而來,等著吃香噴噴的兔肉。
有一天,一桌客人叫了一大盤兔肉,大家都爭相搶食。可是其中一個對兔肉頗有研究的客人,吃了幾口後,覺得這個兔肉的味道不太對勁,就把餐廳老板叫了過來,請教他:“請問,這是兔子肉嗎?”
“是的,這是咱們這兒地道的兔子肉。”老板客氣地說。
“可是,怎麼吃起來,味道有點酸酸的,好像是馬肉的味道?”客人質疑。
“嗯……這個嘛……先生,不瞞您說,最近兔肉缺貨,所以是稍加了一點馬肉沒錯!”老板笑著回答。
“加了一點?”客人又吃了一口,皺著臉說:“我看,恐怕不隻‘一點’吧!味道差很多呢!”
“對不起,是多加了一些,先生!”老板不好意思地說。
“那到底是加了多少馬肉呢?”
“一半一半啦!大概是一匹馬,配上一隻兔子啦!”老板說。
從小,我們就聽到“奸商”這個名詞,老師也說過“無奸不成商”,所以大家對於商人,都有不太好的刻板印象。例如,哄抬物價、以假亂真、標價不實等等。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是奸商或沒良心,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真正忠厚老實、正派經營、有良心、有“自律性道德”的商人,也是大有人在。
早期,美國西部曠野中,經常是一望無際,難得看到村落和商店。
有一個旅客,開了一輛破車,終於找到一個小城。他真是口渴難耐,就向小商店買了一大杯牛奶,一下子就咕嚕咕嚕喝完了!但他覺得還不夠,又向老板買一大杯。
“沒有了!沒牛奶了!”老板搖搖頭說。
這個旅客覺得很掃興,就自言自語說:“怎麼沒牛奶了呢?喝得還不過癮哪!”
商店老板聽到客人抱怨,自己的嘴巴也就嘀咕了起來,好像在罵人似的。
“老板,你在罵誰啊?”客人不解地問。
“罵誰?我在罵我的女店員啦!”老板很氣憤地說,“我剛剛才出去買一下東西,她也不曉得死到哪裏去了,害得野狗跑進來,把一大桶鮮奶都快喝得精光了!要不是我早一步回來,恐怕你連一杯牛奶都喝不到!”
人是自私的,總會有私欲,但卻不能不道德。
所以,俄國作家克雷洛夫說:“不要把痰吐在井裏,哪天你口渴的時候,也要到井邊來喝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