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東君(1 / 3)

【東君】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題】:九歌·東君

【內容】: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餘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

駕龍輈[1]兮乘雷,載雲旗兮委[2]蛇[3];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

羌聲色兮娛人,觀者儋[4]兮忘歸;

緪[5]瑟兮交鼓,蕭鍾兮瑤簴[6];

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7];

[8]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

應律兮合節[8],靈之來兮敝日;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

撰餘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9]。

【譯文】:

東方即將升起黎明的太陽,車駕的扶桑木欄被照耀得熠熠發光。

輕拍龍馬將馳向何方?沉沉的夜色即將被我劃亮。

手扶龍轅雷行蒼天,雲彩逶迤旌旗萬千。

長歎於載日升空之際,心裏眷懷著身下的茫茫大地。

壯觀的景色讓人激揚,眾多的人們久久仰望。

俯瞰眾生的祭拜

綿的玉瑟和密密的鑼鼓,碧瑤柱上的鍾罄間隔稀疏。

竽篪(chi)齊鳴,賢男姱女在求保於巫靈。

翠鳥輕快的低飛盤旋,人們唱著詩歌輕舞翩翩。

隨應著歌舞的節律,紛紛而來的神靈將陽光遮蔽。

身上穿著青雲白霓裳,手引長箭射天狼。

收起九弧弓返車上,拿著北鬥星勺飲桂漿

牽起韁繩再次飛高馳翔,在冥冥的夜色中返回東方。

【注釋】

[1]:音“舟”,本是車轅橫木,泛指車。

[2]:音“危”。

[3]:音“宜”。

[4]:音“但”,安詳。

[5]:音“庚”。

[6]:音“巨”,懸掛鍾磬的木架。

[7]:音“苦”。

[8]:音“宣”。

[9]:音“航”。

【簡析】

《東君》一詩的祭祀對象是什麼神,古無異辭,都說是日神。洪興祖《楚辭補注》雲:“《博雅》曰:‘朱明、耀靈、東君、日也。’《漢書·郊祀誌》有東君。”朱熹《楚辭集注》雲:“此日神也。《禮》曰:‘天子朝日於東門之外。’”戴震《屈原賦注》雲:“《禮記·祭義篇》曰:‘祭日於壇。’又曰:‘祭日於東。’《祭法篇》曰:‘王宮,祭日也。’此歌備陳歌舞之事,蓋舉迎日典禮賦之。”近代王闓運始有異說,其《楚辭釋》雲:“東君,句芒之神。舊以為禮日,文中言雲蔽日則非。”他根據詩中“靈之來兮蔽日”一句,以為神與日明明非一,故否定詩之所祀為日神,而以之為木神也即東方之神句芒。其實“靈之來兮蔽日”一句正如《湘夫人》中的“靈之來兮如雲”一句,表現的神靈並非篇中所祀之神,而是一群其他的神,《湘夫人》中是九嶷山眾神,本篇則是東君的隨從之神,故可以“蔽日”、“如雲”形容其多。泥定“靈”為神靈則必係所祀之神,顯然是主觀臆測,為今人之所不取,自屬當然。況且,正如今人陳子展《楚辭直解》所說:“倘若以為東君定是東方之神,那麼,為什麼四方之神,或五方之帝,隻祭其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