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人教太清教主分身太上老君以人身顯跡人間,做那周之守藏室史。孔子聞其賢名,遂遠道而來,老子見孔丘千裏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他禮樂大倫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歎不已,獲益不淺。
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我聽說,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貴,沒有財來送你;隻好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的人,其之所以遇難而導至於死,在於好譏諷他人的缺點;善辯而通達的人,其之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讚揚他人的短處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希望你能記住。”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孔丘一行人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歎道:“人的年華逝去就像這河水一樣,不分晝夜!黃河的水奔騰不息,人的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聽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是天地一體的。天地,自然事物;人生,也是自然事物;人有幼、少、壯、老的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有什麼感傷的?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我憂的乃是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因此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的感歎罷了。”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己運行,日月無人燃而自己發光,星辰無人列而自行運轉,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所為,哪需勞人來為?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則。順自然的道理而趨,遵自然的法則而行,國就會自治,人就會自正,哪需要津津於禮樂而提倡仁義啊?津津於禮樂而提倡仁義,則違背人的本性遠了!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越遠啊!”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你為什麼不學水的大德呢?”孔丘道:“水有何德?”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啊: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那誰與它想著相比?此所以為上善啊。”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啊: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那誰與它想著相比?此所以為上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