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觀音尊者(1 / 2)

釋迦牟尼一眼掃去,便見佛子佛徒眾人列坐駕下兩旁,或低聲誦經,或閉目養神,又或交頭接耳言談。正是道行高深者風吹雨打人不動,根性淺者大劫未來心自慌,釋迦牟尼暗中歎了口氣,若不是事關自己證道成聖之事,自己是萬萬不會趕這趟渾水的。佛法東傳,說得簡單,實行起來不知有多難,佛門必須有一個大智慧、大法力之人前去東土走一遭才行,一來作為小乘佛教前方探路者,二來尋三兩個神通廣大之輩保護取經人。

釋迦牟尼想到這裏,心下已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行佛法東傳之策。當下釋迦牟尼雙掌合十道:“南無阿彌陀佛!一千五百年一次的天地殺劫即將到來,此次殺劫乃是量劫,無論仙、佛、妖、魔、神、人、鬼等,凡是未證混元者都要渡過殺劫才能得享安樂,未斬三屍者皆有可能身化恢恢。”

眾諸佛、羅漢、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都趨前言道:“南無釋迦牟尼現在佛!我佛慈悲!萬望佛祖廣施大法,以助我佛門弟子渡過此次劫難。”

釋迦牟尼聞言苦笑道:“俱是劫中人,貧僧自身尚且難保,如何能夠庇護你等?但是天道唯公,死劫之中自有活路,定數之下,予人一線生機,我們爭的便是這一線生機。”說著說著,釋迦牟尼眼中精光閃爍,聲音越發高亢宏亮:“老師阿彌陀佛與準提聖師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做下安排,就是借此時機佛法東傳,輔佐人皇,爭奪人教正宗之名,到時人教大興,則我佛門也隨著大興,如此便可保住我佛教眾多門人。”

有一位菩薩上前問道:“佛祖之言,是說佛法東傳,入主人族事務,便可渡過此次劫難?”

眾佛門弟子全都拿眼望向此位菩薩,但見她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疊盤龍警,繡帶輕飄彩鳳翎。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五麵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這位菩薩正是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潮音洞的觀世音尊者,觀音尊者化身人間,掃三災救八難,卻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凡間影響力非凡。

釋迦牟尼誦了聲佛號,方慈聲答道:“天地之事,縱是聖人也有力殆之時,何況我等!但多算多勝,少算多敗,一線生機人人爭奪,能否渡過大劫,就看我們是否盡力爭取了。”

觀世音點了下頭,再道:“如何傳法東土,還請佛祖指點迷津。”

釋迦牟尼道:“我有三藏真經,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煉勸善之門。隻需尋一個取經之人前來求取真經,便可永傳東土,廣宣三界,成就無量功德。不過,現在還需一人去南瞻部洲尋那取經人來。”

釋迦牟尼說完此話,拿眼望向法台下左手第一尊佛位,那裏正有一尊佛陀閉目養神。這尊佛陀一身寬鬆土僧袍,頭上黑發飄揚,臉型清瘦,雙掌合十,自個靜修,完全不理會其他佛門等人。釋迦牟尼見狀歎了口氣,顯然對這位長發佛陀處事不驚的態度已經司空見慣,心下也不再起波瀾。

觀世音見到如此情形,趕忙上前道:“弟子不才,願意到東土一行,尋那取經人前來。”

釋迦牟尼心下大喜,笑道:“也隻有觀音尊者神通廣大,緣法深厚,才可去得東土。大士此去,可到南瞻部洲大唐國,定能尋來取經之人。”

其實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讓那長發佛陀前去尋來那位取經人的,但長發佛陀不應,也就隻有另找人選了。這長發佛陀與取經人關係匪淺,最為合適不過,奈何前者不允,便隻有觀世音勉強算是個比較好點的人選了。釋迦牟尼之意,大家俱是一清二楚,但都沒有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