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斬出善屍,道行飛突猛進,好多不明了的天機也清晰了許多。那女子對著驪山打了個稽,笑道:“鬥姥見過道友,恭喜道友道行精進。”
驪山回了個禮,也是笑道:“同喜!“
鬥姥點了下頭,倏地又閃身回到了驪山身上。驪山美目一掃,便發現鍾馗、王曲富兩人仍傻愣愣地守在柳含煙的碎屍邊,麵目癡呆無光。
鍾馗、王曲富雖在千鈞一發之際被驪山所救,但柳含煙的死去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俱是一臉悲戚地在柳含煙屍體之旁哀悼著。
隻聽鍾馗、王曲富緩緩呢喃道:“三人結義夢一場,哭靈祭拜情更傷。白刃能沾仇人血,勝過靈堂淚千行。”
語聲蒼涼淒切,聞聲淚下!這首詩乃是鍾馗當年死後,柳含煙所作,王柳二人對鍾馗情義深重,不惜一死相隨他這位大哥而去,現今鍾馗、王曲富兩人記起如煙往事,不由悲泣哀鳴。三人生前結拜情深義重,死後攜手斬妖除魔,今柳含煙遭到厄難,男兒落淚。
驪山見狀,瓊鼻一皺,對三人的兄弟情義感動莫名,於是對他們言道:“他既然已經遭到厄難,你們何不到地府察看一番,說不定還可遇到他的殘魂也未可知!這樣豈不勝過你們在此徒然悲傷?”
鍾馗兩人聽到此言,卻是從悲痛中回過神來,俱是一振。兩人揮袖抹了一下眼淚,相互攙扶起身來,口中呢喃道:“說得對!我們應該到地府察看一番,說不定二弟(二哥)還沒死呢!”
其實驪山說這句話隻不過是安慰一下鍾馗兩人罷了,鍾馗三人本身就是禦封正神,他們的肉身乃是經過化身池化出來的,若是肉身毀去,他們的魂魄便會直往三十三天鬥牛宮而去,如論如何都不會去到地府輪回。除非有人出手把柳含煙的魂魄救走,否則柳含煙的魂魄肯定衝不破真武設下的大陣,如來一來,柳含煙魂飛魄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隻是鍾馗兩人關心則亂,便連如此明了透徹的道理也沒有想到。
驪山看到兩人傷心之狀,不由搖了搖頭。鍾馗精神恍惚之間,突然發現驪山這個救命恩人在側,他使勁睜了一下清濁不分的眼睛,待看清了驪山臉麵,慌忙施禮道:“鍾馗見過驪山娘娘。多謝娘娘的救命之恩!”
驪山盈盈回了一禮道:“鍾天師客氣了!鬼魂脫困由白起引起,渡化他等卻屬於驪山分內之事,倒是拖累了柳判官無端受難,驪山無比哀痛,還請天師與王判官節哀順變!”
鍾馗兩人聞言,心下一酸,眼角便又要溢淚。驪山與白起兩人之間的恩怨,三界傳聞已久,鍾馗兩人略有所聞,知道怪不得驪山,當下鍾馗兩人強忍住悲慟,咽聲道:“這與娘娘無關!”
言罷,兩人向驪山告罪一聲,便轉身離去。驪山看到兩人淒涼的背影,微微搖了下頭,轉身就往混沌天而去,她要借道行大進的良機把紫玉黑蓮煉化掉,好在大劫裏頭多掙一分生機。遠遠一聲歎息之聲傳開,飄蕩在夜空:“大劫臨頭,便是我等也不知道能否安然渡過,今日不知明日事,奈何!奈何?”
一飲一啄皆為前定,天道循環,有果必有因。鍾馗、柳含煙、王曲富三人一生降鬼伏魔除妖無數,結下的因果龐大無比,其中既有善因,也有惡果,獲得功德的同時,也隨時有自食惡果的可能。大劫來臨,人人都有可能遭受厄難,天道也不管你是善是惡,反正一不小心都會化為齏粉。一生降鬼無數,今日被鬼報複,也算是因果循環。
地球上的事情,自然瞞不過一眾大神通者,但其中隻有七位至高無上的聖人才知道此番過程另有內情,準聖級人物隻不過知道白起脫困,而剩下的眾人還在渾噩之中度日,渾然不知大劫臨頭。
地仙界南瞻部洲東接東勝神州,西對西牛賀州,北銜北俱蘆洲,乃是人族龍興的上好地方。在南瞻部洲與北俱蘆洲相交接的成群上片的連雲山脈中,藏有無數高強無比的妖魔鬼怪,甚至有些還是上古巨妖。但自半年前這裏來了一位白衣俊朗的年輕道士之後,這一望無邊的群山川脈裏麵,便再無任何妖魔鬼怪敢跑到道士所占的最高山峰鬧事。
道士占了這一片山脈最好的洞府寶地,每時每日都到峰頂閉目靜坐。這日,道士忽然祭出一個灰蒙蒙的大鍾,大鍾飄在上空繞著他頭頂旋了三圈,倏地破開虛空而去。沒人知道大鍾去了何處,也沒人知道這大鍾是何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