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種熬胡麻子喻

——錯種必結錯果

【佛語】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①,以為不美,熬②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

便熬而種之,永無生理③。

【譯文】

從前有一個愚人,生吃了胡麻子,覺得不好吃,然而炒熟再吃的時候便覺得味道鮮美。於是心中想道:“不如炒熟了再種,以後就能得到味道更好的胡麻子了。”

他將胡麻炒熟後下種,結果胡麻苗始終沒有生長出來。

【禪心】

做事情隻想其一不想其二的人,最後的結果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自己害他人。

其實我們應該向愚人學習,因為他運用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先不管愚人思考的結局如何,單單他勇敢地從不同角度出發去想問題辦事情,就已經贏得了成功一半的希望。隻是愚人最後自己走進了自己設計的死胡同,恐怕他至死也不會明白自己種下的胡麻長不出來的緣由。

人生的樂趣往往在於你不知道下一秒將會發生什麼,而你這一刻的行為卻恰恰決定了未來的命運。事物的發展有果必有因,你種下了什麼樣的因也必將收獲什麼樣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果,這是亙古不變的哲理。經曆了過程,而後得到結果,世間凡事也皆尋此理。一顆壞種子永遠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播種下真心和善良,你的生活才會充滿幸福與陽光。

某學生說:“我覺得學佛不好。”

師父問:“哦?為什麼?”

“因為學了佛的人好像什麼也不求了,顯得特消極,所以不好。”

師父說:“一學佛就窮,這是一個誤區。沒有必要的物質基礎,人就會出現生存問題。在現代這樣一個社會中,這並不光榮。真學佛的人,是積極上進的,哪裏會‘特消極’?”

學生請求說:“您能說得更詳細一些嗎?”

師父說:“人們的物質生活,是建立在經濟條件之上的。經濟富裕的人,當然在物質上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顧慮與困擾;經濟貧困的人,顯然要遭受物質貧乏的苦痛與窘迫。如此一來,修行佛法、追求心靈解脫就多了一層障礙。那麼,就更應該積極努力,解決經濟問題,怎麼能消極散漫,讓障礙更大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之間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沒有脫離了物質生活而單獨存在的精神,也沒有無任何精神生活單獨物質享受的行屍走肉,這種聯係中物質和精神是互為因果的。該學生不必去執迷於誰是因誰才是果,隻要能夠實現佛法修行才是最後要的結果。

人生亦是如此。當明了了有因必有果之後,往往有人執念於孰為因果的選擇中而無法自拔。他們沒有看透的是,選擇隻是一個過程的開始,還有更加漫長的路在前方等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播種下春天的希望,就能收獲秋天的碩果;播種下今天的渴望,便可以收獲明天的燦爛陽光。生活是最肥沃的土壤,隻要你給予它恰當的溫度,最後的收獲一定如你所願,幫你實現美滿幸福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