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牧羊人喻

——平常對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

【佛語】

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①多,乃有千萬。極大慳貪②,不肯外用。

時有一人,善於巧詐,便作方便③,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為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為汝求,可用為婦。”

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④與羊及諸財物。

其人複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

牧羊之人,未見於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⑤與彼物。

其人後複而語之言:“汝兒生已⑥,今死矣。”

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⑦,噓欷⑧不已。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善於牧羊,他的羊群繁殖很快,竟達到成千上萬隻。這個牧羊人極為吝嗇貪婪,不肯給外人一隻羊。

當時有一個善於用花言巧語行騙的人,乘機和牧羊人攀親交友。他對牧羊人說:“現在我和你已經是最親密的朋友了,咱倆親得像一個人一樣,你我再沒有什麼二心。我知道有一戶人家有個漂亮的姑娘,我想給你去求婚,讓她來給你做妻子。”

牧羊人聽了很高興,就給了這個人許多羊和各種財物。

後來這個人又對他說:“你媳婦今天給你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從未見過妻子的麵,不過聽說她已經生了兒子,心裏很高興,又給了這個人大量的財物以示重謝。

這個人後來又對牧羊人說:“你的兒子雖然已出生,但不久就死了。”

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聲啼哭,哽咽不止。

【禪心】

生活在虛幻中的人往往認為現實的世界才是假象,就好似莊周夢蝶一樣,已然分不清彼此之間的界限。

騙子盯上你,是因為你身上有吸引騙子目光的地方。對於牧羊人來說,就是他的羊群和吝嗇貪婪雙方麵原因作用的結果。貪婪吝嗇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再沒有人願意與他合作共事,於是越聚越多的羊群自然而然成了騙子下手的目標。牧羊人不是被騙子的騙術所迷惑,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過多的財物蒙蔽了他的雙眼,使他隻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情,真正的現實卻被孤零零地晾在了一邊。這是牧羊人的悲哀,是那些被他聚斂起來的財寶的悲哀。

故事中的財寶可以喻為我們本身的知識和智慧,一個人擁有的知識隻有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實現知識的真正價值。一個人把知識私藏在自己的腦海中,那它隻能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腐爛。因為,分享才是最大的樂趣。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兩種悲哀的人:一種人隻相信自己理解的事情,仿佛整個世界都是他自我意識的創造;另一種人隻相信別人口中的事情,仿佛他看到的整個世界都是一種不真實假象。這兩種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而牧羊人就屬於後一種。生活中不應該走極端,兩種思想的中和才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最佳途徑,妄圖向著一個極端的方向邁進,結果不是自我欺騙就是被別人所欺騙。

一日,小沙彌帶著問題去請教慧源禪師。

“禪師,請問在修道中是否存在高超的秘訣呢?”

“有的,那便是肚子餓時吃飯,身體困時睡覺。”

沙彌疑惑了,心想:秘訣就這麼簡單?常人也莫不如此,禪師又有什麼兩樣嘛。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禪師從小沙彌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不解,於是繼續解惑道:“一般人吃飯總是百般挑剔,睡覺也不安分,喜歡四處瞎想。而禪者對此一切卻能永久保持一顆常心。”

永久保持一顆常心,就應該明白財聚必有財散的時候,對於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事物不應該過於看重。布施天下,不也是在為自己積攢民心嘛,隻是你失去的是有形的財物得到的卻是無形的精神支柱。哪一個更具有長遠價值,時間會證明一切。

同時還應該明白,相信自己沒有錯,但隻相信自己就是迂腐;相信別人也沒有錯,但隻相信別人就是盲目。在迂腐和盲目之間找到製衡點,才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平常對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用辯證的觀點去生存,更能看透生活中的各種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