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五人買婢共使作喻
——同生共死,一致對敵
【佛語】
譬如五人共買一婢①,其中一人語此婢言:“與我浣②衣。”
次有一人複語浣衣。
婢語次者:“先與其浣。”
後者恚曰:“我共前人同買於汝,雲何獨爾?”即鞭③十下。
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譯文】
從前有5個人,合買了一個使女。其中有一個人對這個使女說:“你給我洗衣服。”
第二個人也說:“給我洗衣服。”
使女對第二個人說:“我先給他洗吧。”第二個人生氣地說:“我和他一塊買的你,你為什麼隻給他洗?”說完就用鞭子抽了使女十下。
像這樣,5個人各抽了她十鞭。
【禪心】
當你把內部之間的矛盾看得過於重要的時候,往往就會忽略掉外部敵人的存在,無休止的窩裏鬥隻會給敵人造成可乘之機,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傷了自己、傷了他人,卻讓對手笑傲於江湖之中。
這5個人都隻是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了首位,婢女隻有一個,縱有分身之術也無法同時服侍5個人。事情總有先後緩急之分,一味要求與他人平等共享所有的利益,所能造成的唯一後果便是大家爭先恐後地去追求各自的利益,舍棄了團隊協作可以創造出來的輝煌成果。
每人每天抽掉一塊磚,雷峰塔終有倒掉的一天。人類的欲望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一旦過分放縱就容易迷失本性,墜入不可救藥的萬丈深淵。很多情況下,我們從沒有想過自己不檢點的行為會給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豈不知如果人人都不在意自己的行為那泱泱大國不也如同荒蠻一般?每一份小惡都是在為大做惡累積,每一份小善都是在為大善做鋪墊。世界上不存在與外界絕緣的事物,你行為的每一步都關乎整個事態的結局。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是要告訴我們彼此之間相互聯係的道理,沒有人不明白,隻是有多少人會去真正地認真想一想呢?
山林失火了,火勢蔓延得特別快,幾個時辰後,就會殃及叢林寺院。
叢林寺院的住持方丈定一法師觀看了風勢、查看了火情之後,一麵派人奔赴救火第一線,一麵組織僧員抓緊時間將寺院四周的所有草木清除,開辟出5米見寬的防火牆來。
後來,果然不出定一法師的預料,這場山火最終沒能撲滅,把整個山林基本上全燒光了,唯獨留下了叢林寺院的一片鬱綠。
就在周圍村莊的人們議論紛紛,說寺院太自私時,定一方丈帶領著全體僧侶開始了重新綠化荒山的活動。他們首先將寺院裏的部分樹苗分栽到經山火熏烤過的山岩間的沃土裏,又把寺院裏的部分樹木及花草的種子集中起來,灑遍山野的角角落落。就這樣,該山野遭受火災之後的當年就重新披上了綠裝。第二年就又長起了成片成片的小樹林。直到這時原來對寺院抱有成見的村民們,才漸漸理解了僧人們的做法,佩服起僧人們的高明。
定一方丈明白,適時地切斷寺廟和山林的聯係可以避免更大的禍害,可以為整個山林留下恢複青山的種子。這個時候,不是在為保護個人的私利,而是站在了一個更為高遠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後退一步,是為了更有力地前進。高瞻遠矚,才可以明辨此時利益衝突中誰將是最終的獲勝方。勇敢舍棄,便是為東山再起留下足夠的實力。就像是原來故事中的5個人一樣,適時舍棄自身的利益,可以使婢女能夠更好地為5個人效勞,何苦為了眼下的蠅頭小利而爭得頭破血流呢?
彼此聯係又彼此製約,在采取行動的時候應全麵考慮彼此之間的波動效應,以避免不該發生的錯誤,從而實現大家的共贏。互相多為對方考慮一點,使得彼此之間能夠犧牲最小的利益來獲得最大的收獲,這樣才會激發更長久的合作欲望,謀求更久遠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