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篇 12.阿拉曼戰役〈1942〉——黃沙滾滾中的最大規模現代化坦克戰(2 / 2)

事後隆美爾對別人說,“與其給我這根棍子,不如給我增援一個坦克師。”其實,當時希特勒手中的精銳全部都被困在了蘇聯,自己的手中已經沒有部隊可以調用了,就算有,也是運不到北非的。

正當隆美爾為軍隊的補給天天發愁的時候,英軍的補充卻源源不斷的到來。特別是隨著美國新式“謝爾曼”坦克的大量補充,這支驚魂甫定的沙漠軍才逐漸恢複了元氣。

就在大戰前夕,英軍又走馬換將。新任的第8軍團司令是一個瘦小精幹的漢子,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蒙蒂”,而他就是英軍中將伯納德?蒙哥馬利。準確的說,蒙哥馬利算是一員福將,在他之前的沙漠軍將領哪個也不比他差,但是他非常幸運的趕上了英軍裝備最充足的時期。

英軍中將伯納德?蒙哥馬利

沙漠軍的全麵進攻開始

1942年10月23日晚9點40分,蒙哥馬利一聲令下整個英軍防線上的1000多門火炮同時打響,拉開了阿拉曼戰役的序幕,23萬沙漠軍開始向不足8萬的非洲軍進行了全麵的進攻。

而當時的隆美爾正在維也納住院進行治療,當他第二天趕到前線指揮作戰的時候,非洲軍早就敗下陣來。當時隆美爾受傷既沒有坦克,又沒有汽油,甚至連預備隊也沒有。他說;“我平生頭一次不知該怎麼辦了。”

其實,非洲軍的底子還是不錯,在指揮上也有著非常的經驗。非洲軍的各個師團飛快地來回調動,用來抵擋來自各方的進攻,甚至還組織進行了反攻,但是這一切都已經無濟於事。

很快沙漠軍就掌握了製空權,無情地轟炸非洲軍的前沿與後方。到了11月2日,蒙哥馬利的步兵突破了戰線,非洲軍全線開始動搖,這個時候隆美爾急忙給希特勒發去電報,稱現在撤退還來得及。可是希特勒堅決不同意撤退。

在兩天之後的11月4日,隆美爾擅自作出決定,把殘兵敗卒撤了下來,但是為時已晚,非洲軍的步兵隻能聽別人擺布了。

在15天的戰鬥當中,非洲軍總共撤退了1000公裏,一直撤到班加西以西,最後傷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非洲軍也成為了戰爭爆發以來第一支向盟軍投降的軸心國部隊。

阿拉曼這一場戰役,英軍沉重打擊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戰場的軍事力量,德、意聯軍傷亡和被俘多達5.9萬人,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北非戰局的轉折點。

◇知識拓展◇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國際著名的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裏,河麵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