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孩子的成長描繪藍圖 1.3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1 / 2)

第一章 為孩子的成長描繪藍圖 1.3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大學生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各自的事業人生。他們的智力、學曆、麵臨的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

在臨出校門時,哈佛大學進行一次試驗,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的時間裏,哈佛大學一直在對這群學生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最後發現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在所有的抱怨中,一個共同的主題是世界“不肯給他們機會”。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什麼要前進,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生活終究難免會變,但是一個人一旦喪失了明確的生活目標,開始隨遇而安,那麼人生的喜劇也就降下了帷幕,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目標,特別是孩子,家長從小就該為他們設立一個合理的目標,否則生命必將在漫無目的閑逛被隨隨便便地虛擲。

有一位老獵手帶著三個兒子,到沙漠去獵羚羊。當他們到達了目的地,老獵手問自己的大兒子:“你看到了什麼?”

大兒子回答:“我看到了獵槍,羚羊,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

老獵手看了看他四處張望的眼睛,輕輕搖搖頭說:“不對!”

老獵手又用相同的問題問二兒子。二兒子親眼目睹了哥哥的回答經過,於是靈機一動,自作聰明地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和羚羊,還有沙漠。”

不料,老獵手仍然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不對!”

他於是有些失望地看著小兒子,這是三個兒子中最不聰明的一個,小兒子仍然用他一貫的平實語調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我隻看到了羚羊。”

老獵手高興地把手放在了他的頭上,讚賞地說:“答對了!”

雄鷹隻有看到目標的時候,銳利的眼睛才會突然睜開,然後向遠方的目標奮力搏擊,讓所有仰視的目光為它喝彩。人也一樣,隻有讓內心的力量找到突破口,生命也不再茫無目標的飄蕩,在蛛網上徒然地浪費生命,而心中那一座無價的金礦,也會因得到開采而與平常泥土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