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技能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根本 4.6幫孩子做個管理時間的高手(2 / 2)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認識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的。“人生有涯”更是將時間管理與人的生命相提並論。孔老夫子曾經站在河邊對著湍急的江水喟然長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當他見到他的一位弟子時間管理不善,用白天的時間睡覺的時候,給了那位弟子全方位的否定。可見,一個人是否會管理時間在別人眼裏是多麼的重要。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西方的管理大師也都對時間管理高度重視。彼德?杜拉克就曾說:“時間是最高貴而有限的資源。”許多偉人諸如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最成功之處就是運用時間的成功,他們都是運用時間的高手。

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凡爾納也是非常珍惜時間的,他每天早上5點鍾起床,一直伏案寫到晚上8點。在這15個小時中,他隻在吃飯時休息片刻。當妻子來送飯時,他搓搓酸脹的手,拿起刀叉,很快填飽肚子,抹抹嘴,又拿起了筆。他的妻子關切地說:“你寫的書已不少了,為什麼還抓得那麼緊?”凡爾納笑著說:“你記得莎士比亞的名言嗎?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哪能不抓緊呢?”在40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記了上萬冊筆記,寫了104部科幻小說,共有七八百萬字,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一些感到驚異的人就悄悄地詢問凡爾納的妻子,想打聽凡爾納取得如此驚人成就的秘訣。凡爾納的妻子坦然地說:“秘密嗎,就是凡爾納從不放棄時間。”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所謂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有時比金錢還要珍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孩子能否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與他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聯係。不珍惜時間,無法合理安排時間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控製的能力,缺乏不斷前進的動力。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就等於給了孩子知識、力量、聰明和美好的開端。因為善於利用自己時間的人將會獲得高效率的辦事結果,也是最能出成績的人。

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他們往往不能按問題的主次和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時間,而是憑自己的興趣來安排時間,結果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而且還會影響處理許多事情。瓶頸管理理論認為,改善績效的最佳方法不是改進每個環節、每個步驟,而是改進“瓶頸”(最大的約束因素),因為係統的整體績效取決於瓶頸。時間正是最大的約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