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中國有一句古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如此,但是許多人對某些職業還是存在偏見。比如,許多人看不起普通工人、農民、服務員、清潔工等,對他們很不尊重,甚至有意鄙視他們,而習慣以職稱、職位、收入、官階來品評一個人的高低貴賤。
在國外,有一位男士喜歡走街串巷,經常去幼兒園、學校、酒吧講故事或說書。一次,這位男士與一位中國商人共進晚餐時閑聊。商人好心替他出謀劃策說:“如今你沒有正經工作,要不跟我一起回中國教英語,還能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和一份穩定的收入。”那個外國男士感到非常驚訝,他認真地糾正商人的話:“先生,我是自由職業者,我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為老百姓講故事、說書。您說這不是一個正經工作是對這個職業的侮辱……”
這就是外國人對職業的認識,他們很少片麵地通過職業看人。然而,在國內很難做到這一點。其實職業並無高低貴賤,每種職業都能實現人的價值。成功的道路千萬條,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沒有必要拘泥於一條道路,更沒必要固執地堅持一條行不通的道路。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最大的快樂和成功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用心去做。
15年前,張萬海才20歲,他懷揣夢想,跟著一群老鄉從貴州赤水來到浙江慈溪,在建築工地上做起了小工。
在舉目無親的城市裏,張萬海無一技之長,想要立足非常艱難。然而,他咬牙堅持做鋼筋工地上的小工。對於個頭隻有1.65米、體重不足100斤的小夥子來說,這並不是一份輕鬆的差事。每當他體力不支時,他就安慰自己:“就當鍛煉唄。既可以強筋壯骨,還能工作掙錢。”
這以後的半年內,他勤學苦練,反複琢磨,打下鋼筋綁紮的基本功;一年後,他憑借卓越的技能,從小工中脫穎而出。他嚐試著帶班、包小工地。雖然小有成績,但張萬海並未停止求學步伐。之後,他開始自學識圖,孤燈苦讀。一個再小的問題,他都要努力查資料、求答案。每當碰上下雨的日子,張萬海就騎上自行車冒雨找書店。求學若渴的他經常在書店裏待上一整天,回工地時還會買幾本書。不久,他的書桌上鋼筋知識等專業書籍堆得已有近一米高。
張萬海的付出總算有了回報,他刻苦求進的精神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賞識。2001年,他被任命為鋼筋班組長,帶領100多名工人參加了市建設局、建築行業協會的係列職業技能培訓,這使他的理論與實踐不斷磨合。
如今,他已是公司鋼筋技術骨幹,是100多名工人的師傅,在市、省乃至全國頻頻獲獎。“幹一行,就要愛一行,鑽一行。隻要肯鑽研,行行出狀元。”這是張萬海平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行行出狀元”在他身上有了最好的見證。
行行出狀元,隻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隻要用心去做,就會做出成績。無論孩子想要做什麼,父母都應該盡量給予支持和鼓勵。當孩子根據他的興趣愛好,決定了努力的方向和要實現的目標時,就會有強烈的實現欲望,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實現目標的強大動力。
試想,當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那種專注的態度,那種執著的熱情,那種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信念都會在孩子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孩子樂在其中,也會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縱然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做不出豐功偉績,那也無愧於“行業內的狀元”這一稱號。這才是教育的最大意義,也是值得父母為孩子欣喜的。所以,請父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的孩子能成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