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敏感”(1 / 1)

理解孩子的“敏感”

敏感,是大多數孩子都要經曆的心態。有的父母甚至認為孩子是“小心眼”,一句話沒說好,他就可能耿耿於懷,幾天都不搭理父母。這是因為伴隨著成長,他們既渴望更全麵地了解社會,又對社會現實存在恐懼心理,以至於他們的警惕性很高,就像一隻將要出巢的小鳥,怯生生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一旦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如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讓他們表現出敏感的特質。

孩子長大了,自我意識強烈,情緒波動也大。也許一點點的小事,都能讓他大喜或者大悲。或許有一天,你的孩子從學校回來,會在你麵前大發牢騷,“真氣憤,那家夥有什麼資格那樣說我?”“可惡!他比我差呢,居然數落我!”“我肯定不會輸給他的,走著瞧吧!”

從孩子的這些話中,父母可以看到他們強烈的自尊心、敢於競爭的心理以及直麵遭遇的衝動,他們對別人的評價很在意,對別人的挑釁很反感。這既是值得父母欣喜的事情,也是值得父母留意的,因為孩子不再是以前的小孩,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敏感神經。當孩子為了芝麻大點的事牢騷滿腹、憤憤不平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勸解,最好是先對他的不滿表示理解和共鳴,然後不動聲色,讓孩子把事情經過細細說給你聽,弄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媽媽得知正在讀初二的女兒經常因為同學的評價而煩惱,有時候班裏的男生還會故意跟她開玩笑。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美言”興奮不已,有時候又因為別人的不好評價而內心失落。

媽媽告訴女兒,她當初也有這種敏感的心理,非常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無端煩悶,有時候還有莫名的惆悵,總之,情緒波動很大。

“後來怎樣呢?”女兒好奇地問。

“後來,外婆看出了我的心思,就開導我。讓我保持自信,別人怎麼看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信。所以,沒有必要在意對方對你的評價。”

在媽媽的開導下,孩子的敏感心理改善了很多。

這位母親將自己的經曆和體會告訴了孩子,敞開了心扉和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怎樣對待他人的評價,最後教會孩子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的情感,學會分辨幻想和現實。

一位母親和朋友在家聊天時,談到自己的專業,他們不由感慨“一招鮮,吃遍天”。等朋友離開之後,兒子就黑著臉對母親說:“我會不會因為沒有一科成績特別突出,以後就可能沒出息?”在這裏,孩子的敏感性表現得很突出。其實,這就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使然。

如今,很多家庭都存在代溝現象。一方麵是因為一些父母在沒有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妄加揣測,另一方麵,孩子喜歡把父母放在大人的世界裏,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世界裏,所以不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當父母對孩子的“敏感”感到匪夷所思的時候,他們的溝通就出現了問題,這可能會導致家庭危機四伏。

其實,當孩子的敏感神經緊繃時,父母隻需要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有很多的不安和焦慮,爸爸媽媽理解你的心情。”這句話就能縮短和孩子的心理距離,接下來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必要的時候可以講講當年自己的青春期體會,孩子就會在分享中打開心門。

教育專家表示,孩子敏感像針尖,父母不可當麥芒,而要予以正確指導。關鍵是不要把子女當作三歲小孩,當他們過於敏感時,不要以父母的身份來訓斥孩子,而是要平等地和他們交流,讓他們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說出來。另外,盡量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們親自處理一些事情,這也是一種挫折教育。當他們習慣了自己處理事情,就會慢慢成熟,自然覺得太敏感是多麼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