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賞識孩子,給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 2.給孩子一點私人空間(1 / 1)

第二章賞識孩子,給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 2.給孩子一點私人空間

有個孩子叫小紅,她很幸運,因為她有很開明的父母。有一點讓她最為自豪,在她十歲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允許她有了自己小秘密。

她的母親關於這一點是這樣說的:

當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後,我和愛人都很高興,因為這是她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一個毫無保留地在父母和他人麵前訴說自己內心感受的傻丫頭是不會成為成熟的人的。當時,她用的是我替換下來的寫字台,我主動將寫字台抽屜的鑰匙交給她,讓她學會保守自己的秘密。

後來,上了初中、高中,她又收到一些同學的來信,包括男生的信。我們在教育她如何與同學搞好關係、與異性同學交往中應注意的問題時,還囑咐她一定要妥善收好這些信件,不要遺失在外麵,免得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認為尊重孩子的隱私,教育她保護好個人的隱私,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

我們這裏要說的是,尊重孩子的隱私與以保護個人隱私為借口拒絕父母管教和幫助的行為是兩回事。親子間的關係是與生俱來的,父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有教育孩子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尊重孩子的隱私,在家庭教育中應當表現為更多的契約精神和民主協商的方法和方式。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幸運。

比如,一位母親向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打電話,沒幾句話,她就開始訴苦:“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不像從前那樣,有什麼事都和父母講。”

而在調查中也發現,不少孩子把自己的事情隱瞞起來,視父母為外人。孩子經常把同學之間的書信和他自己的日記關在自己安了鎖的抽屜裏,父母對此種行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壞毛病。

這樣的父母已經習慣了對孩子過於保護和包辦一切的教育方式。這種父母常常在發現孩子對自己有所保留後,居然千方百計地去翻看孩子的書信和日記,然後把其中一些內容當做孩子“錯誤行為”的證據而拿去指責孩子。這樣勢必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進一步關閉了親子之間溝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我們認為,父母關心和保護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過度保護、過度關心和過度幹涉,不允許孩子擁有自己隱私的做法是不妥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發展是分階段的,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嬰幼兒時期,孩子的一切都是依賴父母的;而到了少年時期,孩子還是把父母作為學習和模仿的第一榜樣;可是一旦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隨著孩子成人意識的出現,他們要在更廣的範圍內接觸社會和人生,此時,隱私內容就發生了變化而且範圍逐漸擴大。

家長們總是認為小孩子哪裏有什麼隱私權。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充分享有隱私權。隱私權是公民對以個人生活秘密和以個人生活自由為內容的禁止他人幹涉的人格權。對隱私權的重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懂得個人隱私的保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很難想象,如果人們之間沒有隱私,社會將是什麼樣子?那樣的社會如何進步?同樣,一個人如果總是不恰當地把屬於個人的隱私公之於眾,這也必然使他無法適應社會生活,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協調,也是他心理素質存在問題、心理年齡滯後的標誌。

保護個人隱私是適應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麵,保護隱私就是保護自己。

當孩子的隱私意識逐漸增強的時候,父母不應害怕而應高興,因為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這時候,做父母的不妨開明一回,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私人空間吧!讓他們在自己的空間裏盡情地享受自由和快樂,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