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吃東西噎住了(1 / 1)

001.吃東西噎住了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飲食習慣

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處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即便是孩子可以保證自己不離開大人的視線,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況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給孩子準備的東西也多了起來。閑暇之餘,這些小玩意是幫助孩子解悶的最好利器。但如果大人忽略這些小玩意的話,這些東西往往會對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我們經常看到嬰兒或幼兒吃果凍被噎到的新聞,其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食物,如果家長疏忽大意,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危險食物。而小孩子被食物噎住時,搶救的“黃金時間”是在1~4分鍾,4分鍾內還無法將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出現窒息,但仍保留心跳,隻要盡快進行搶救,患兒都可以搶救過來。相信看到這裏,家長們的心估計都揪在一起了,這實在是太可怕了。當然,家長隻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以及預防措施,那這樣的意外事故還是可以避免的。

【場景小故事】

新聞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家住濟南的李女士將洗好的葡萄直接放在了茶幾上,女兒玩累了,看見桌子上一顆顆透亮的葡萄,開始饞了起來,直接自己動手拿葡萄吃了。可過了一會兒,李女士從廚房走出來,卻發現女兒好像被葡萄噎住了,躺在地上抽搐,而且臉都已經發紫了。看到這一幕,李女士趕緊給女兒拍背,又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可是就在去醫院的途中,李女士的女兒停止了呼吸!

【安全知識課堂】

寶寶的生命要比成人的來的脆弱得多,他們的各個器官、身體係統尚未發育完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因為粗心大意,而將一些不可挽回的傷害帶給孩子。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孩子,這個傷口終將難愈!

這樣看來,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在生活中父母要做足功課,時刻保持警惕,一旦孩子出現什麼不對勁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如果是沒有長牙齒的嬰幼兒,家長不要給孩子吃花生米、瓜子、開心果、炒豆等較硬的食物。如果嘴饞的寶寶非要吃,父母應該將其破碎後讓寶寶小心慢慢食用,家長要讓孩子坐下來,安靜、平靜地吃。即使是孩子吃飯時,家長也別去逗孩子笑,不能和孩子打打鬧鬧,也不要讓孩子端著碗到處跑。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刺激或驚嚇孩子。孩子一受驚,非常容易被卡住。

據專家介紹,不管大人還是小孩,一旦被像桂圓一類的食品卡住氣管,都是十分危險的,由於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後可引起窒息,超過4分鍾便會危及生命,所以現場急救非常重要,必須正確急救,迅速地解除異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由於該病發病驟然,病變迅速,危險性大,因此,家長很有必要了解這些知識,以保急救成功。否則適得其反。而且,家長也要知道不同的東西要用不用的方法去處理。下麵提供一些方法,可以讓家長們借鑒參考!

⒈ 小孩身旁隨時要有大人照顧,不要讓小孩邊吃邊玩。小孩子嘴裏含東西時、一定要讓她安靜地坐下來。孩子吃東西時,要保持坐姿。小嬰兒吃奶瓶時,就要有大人在旁邊隨時照顧。

⒉ 絕對不要讓孩子拿到容易吞咽的小東西。小孩常常吞下的東西包括:玩具零件、氣球、別針、蠟筆、錢幣、小螺絲、大人的珠寶耳環等。

⒊ 不要讓小孩吃大型的、硬的、圓形的食物,包括:熱狗、漢堡、花生米、硬糖果、玉米粒、葡萄幹、豆子、切成小丁狀的蔬菜。

⒋ 學會急救方法。看到小孩噎住東西時,一邊打電話叫救護車,一邊開始急救。家庭急救方法如下:

A. 一歲以上兒童的急救:站在噎住的小孩後麵,兩手虎口向內、環抱小孩,一隻手握成拳頭狀放在胸口凹處與肚臍中間,另外一隻手則疊在這支拳頭上麵。用力的方向是,向內、向上、快速地擠壓。一直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噎住的東西吐出來為止。

B. 一歲以下兒童的急救:自己先坐好。讓寶寶臉部向下、趴在自己的大腿上,讓寶寶的頭垂到比身體低的位置,用一隻手扶住寶寶、另一隻手拍打寶寶背部肩胛骨中間的位置,重捶五下。再把寶寶翻過來,臉部向上,用一隻手扶住寶寶、另一隻手擠壓寶寶胸口凹處與肚臍中間,快速擠壓五下。重複拍打背部和擠壓腹部的動作,直到寶寶噎住的東西吐出來為止。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不好的意外,但是總會有疏忽大意的時候,不過隻要家長知道怎麼樣去化解這些意外,平時也要多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飲食習慣,那發生意外的幾率就會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