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挑戰社會“權威”的勇氣(1 / 2)

要有挑戰社會“權威”的勇氣

紙上的文字不足以打碎奴隸的枷鎖,也不足以使各種膚色和信仰的美國男女公民充分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為縮小我們的理想境界與各時代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繼續抗議、繼續奮鬥,在街頭和法庭,通過內戰和公民抗爭行動,並需要冒著極大的危險,自覺自願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8年3月18日,奧巴馬在費城就種族問題發表演講

關鍵詞

思維定式挑戰權威勇氣

“權威”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值得信賴的,是不容置疑、不容批判的。這指的其實就是我們慣常的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指我們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預先就準備好的心理狀態。之前形成的一種固定的認知傾向,會影響到我們後來的分析、判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思維的定式。這樣的一種思維習慣總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朝著熟悉的方向、從熟悉的途徑去尋找答案。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認為,這樣能夠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其實,這最終是一種故步自封。

如果我們想自己有所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具備挑戰“權威”的勇氣。伽利略挑戰亞裏士多德的那個關於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熟悉,這可以說是挑戰權威的典型例子。

在當時,被視為權威化身的亞裏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到伽利略時差不多近2000年了,還未有人公開懷疑過。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是否有關係?伽利略經過再三的觀察、研究、實驗後,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於是伽利略大膽地向權威的亞裏士多德的觀點進行了挑戰。他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輕重不同的物體,如果受空氣的阻力相同,從同一高處下落,應該同時落地。他的創見遭到了比薩大學許多教授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譏笑著說:“除了傻瓜外,沒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顆炮彈能以同樣的速度通過空間下降。”他們準備教訓伽利略,迫使他在全體教授和學生們麵前承認他的觀點是荒唐的,讓他當眾出醜,永世不得翻身。

對於亞裏士多德信徒們的挑戰,性格倔強的伽利略毫不畏懼,為了辨明科學的真偽,他欣然地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當眾實驗,讓事實來說話。

公開“表演”的地點在比薩斜塔。1590年的一天清晨,比薩大學的教授們穿著紫色絲絨長袍,整隊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準備看伽利略出醜;學生們和鎮上的市民們,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薩斜塔下麵,想看個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不慌不忙,神色自如,在眾人一陣陣的噓聲中,登上了比薩斜塔。伽利略一隻手拿一個10磅重的鉛球,另一隻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鉛球。他大聲說道:“下麵的人看清,鉛球下來了!”說完,兩手同時鬆開,把兩個鉛球同時從塔上拋下。圍觀的群眾先是一陣嘲弄的哄笑,但是奇跡出現了,由塔上同時自然下落的兩個鉛球,同時穿過空中,輕的和重的同時落在地上。眾人吃驚地竊竊私語:“這難道是真的嗎?”頑固的亞裏士多德的信徒們,仍不願相信他們的崇拜者——亞裏士多德會有錯誤,愚蠢地認為伽利略在鉛球裏施了魔術。為了使所有的人信服,伽利略又重複了一次實驗,結果相同。伽利略以雄辯的事實證明“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從而擊敗了亞裏士多德的信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