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領導者要有危機意識(1 / 2)

居安思危,領導者要有危機意識

我們正身陷危機,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國家正在打仗,對抗一個廣大的暴力和仇恨網絡。我們的經濟嚴重地衰弱,是部分人貪婪和不負責任的結果,也是因為我們集體失敗,未能做出艱難的決定,為國家進入新紀元做好準備。很多家沒有了,工作被裁了,企業倒閉了。我們的醫療費太貴,我們的學校有負於太多人,每天都有新證據顯示,我們用能源的方法,令我們的敵人強大,又威脅我們的星球。

——奧巴馬

關鍵詞

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把握形勢

任何事物都是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當中的,安與危,存與亡,治與亂,禍與福,得與失,成與敗,等等,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的。大家所熟知的“塞翁失馬”的故事,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闡述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哲理。生活中,隨時都在上演著好事變壞事,壞事變好事的情節片段。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即使是處於安逸的環境,我們也要有憂患意識,要懂得“居安思危”。

早在《周易》中,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之說。後來《左傳》中也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唐朝魏征指出:“自古失國之主,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他還比喻說:“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因此,他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唐太宗:“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對個人來說,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安於已有的成就,沉浸在已得的安樂幸福之中,而要放眼未來,想到未來的生活道路,未來要做的事業。對肩負重大責任的領導幹部們來說,具有憂患意識則更加重要。

對於美國的現狀,奧巴馬政府感到了強烈的危機意識。他說,美國現在正處於危機之中。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研究室副主任吳蓴思女士說:美國新上台的奧巴馬政府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一方麵,美國的金融狀況顯著惡化,國內經濟發展麵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麵,美國在海外的兩場戰爭不僅久拖不決,繼續大量消耗著美國的資源,而且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動搖了全球領導地位。她還補充說:在此背景下,奧巴馬政府認為,美國目前麵臨的挑戰主要不是來自地緣政治對手,而是來自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全球性問題。美國必須改變布什政府重軍事輕外交的做法,借助所謂的“軟實力”來重塑其全球領導地位。

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應該思考解除危難的方法。但是,當我們處於安逸的社會環境的時候,則更應該具備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溫水煮青蛙的結局恰好形象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在含義。對於“居安思危”這一點,新加坡的相關措施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

新加坡麵積與首爾差不多,人口隻有450萬人。可人均國民所得高達2.9474萬美元(韓國為1.8372萬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去年的貿易量為5285億美元(世界第14位)、外彙儲備1368億美元、GDP增長率7.7%、物價上漲率1%、失業率2.7%,所有的指標均足以自豪。“第一貿易港”、“世界第三煉油基地”、“占世界船舶修理市場20%的份額”、“占世界硬盤生產量30%”、“世界上最適宜辦企業的國家”、“國家競爭力第一”等,新加坡的榮譽真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