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銀杯,不如廣大群眾的口碑(2 / 2)

其實,要獲得老百姓的口碑,並不要幹出多轟轟烈烈的業績來,隻要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掛在心上,為群眾服務,就能獲得百姓好的口碑。比如永嘉縣烏牛鎮茅樓村黨支部書記傅長存。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正因為這樣的思想和情感,傅長存放棄了經商致富的機會,回到窮村當了一名“村官”,一幹就是二十多年。

茅樓村位於烏牛鎮中部平原,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容村貌髒、亂、差,各項基礎設施都有待改進。麵對這樣的“爛攤子”,1994年當選為村支部書記的傅長存清楚地意識到,接下來,他肩上的擔子會沉重很多。

一場旨在改變村容村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改革運動”開始了。

從1995年開始,傅長存製訂了鄉村總體規劃建設和舊村改造計劃,第一期完成了村道路網改造,擴建了6條6米寬共1700米長的水泥路;第二期拆遷建房18間1620平方米;第三期計劃拆遷老舊房屋12間,建造14間6層樓的安置房,解決20戶拆遷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我覺得我現在最大的責任是增加村裏的公共設施建設,為村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望著新建的水泥路、高樓,傅長存終於展露了久違的笑容。

雖然此時的傅長存笑得很開心,但是,他和其他村幹部為此付出的心血,克服的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為了美化村容村貌,傅長存帶領村幹部們以創建衛生村為載體,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力度:拆糞坑,建公廁,裝抽水馬桶,置垃圾箱,建涼亭,造老協活動場所,搞綠化,安路燈……事情一件接一件,而村子一天比一天漂亮。

他建立了為村民辦事全程代理製,每天安排一位村幹部留在村辦公室接待村民,辦理事務;還設立民情卡,把村民反映的問題及時登記在冊,能解決給予解決,不能解決及時向村民交代清楚;開展了“訪貧問苦送溫暖”活動;他還建立了村文化活動中心,購買了一批適合農村群眾的書籍;建設體育活動中心,將一塊空地辟為燈光籃球場,豐富村民的業餘體育活動……

而現在的茅樓村已經成了烏牛鎮的一個示範窗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茅樓村辦公樓會議室雪白的牆壁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狀。對此,傅長存說:“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誇獎。今後我將更加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行動帶領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

群眾的口碑是衡量工作好壞的最好標準。能夠獲得百姓的口碑,盡管沒有文字記載,卻比金杯、銀獎更珍貴。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廣而告之,昭示天下;而彌足珍貴、真正能夠流芳百世的,還是老百姓的口碑。隻有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裏,一切以人民的意願為皈依,才能創造出真正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曆史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