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乞丐到東宮 5.最親近的老仆——一門兒心思逗皇長孫開心(1 / 2)

第二章 從乞丐到東宮 5.最親近的老仆——一門兒心思逗皇長孫開心

一天半晌午,忙罷了工作的李進忠無事在太子宮中溜彎兒。

他突然看見,一個十七八歲的美貌豔麗的宮人正抱著新生的皇長孫朱由校在曬太陽。

“這女人生得可真美啊!”

魏忠賢不由過上去搭訕。

“您是?”

“大哥,我是新來的,皇長孫的乳母,我姓客。”

“妹子你好啊,我也是新來的,叫李進忠,負責王才人的膳食。”

“瞧咱們的皇長孫,生得多有福相啊,這帝王生下來,就與我們平常人不一樣啊。”

“大哥說的極是。”

此後,李進忠在工作的閑暇,最常幹和一件事,就是和客氏一起逗皇長孫朱由校玩耍。

李進忠在老家時學過些木工活,沒事兒時,他就捉摸著給皇長孫做些木製的玩具玩。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每當朱由校哭時,隻要李進忠送過來他做的小木人,立即就不哭了。

李進忠還會唱曲、唱戲,經常給給朱由校演戲。不但小小的朱由校喜歡看,就是朱常洛、王才人、客氏和其他宮人都喜歡聽他唱戲。李進忠的戲成了大家閑暇時的一個樂子。

另外,李進忠還擅長踢球。等朱由校年長些後,他就教他踢球。

後來,朱由校之所以喜歡木工活、踢球和演戲,全因為李進忠的早教開發。朱由校書讀得不多,但是跟著李進忠倒是學會了不少東西。

通過朱由校,我們就能夠知道李進忠的多才多藝。

據史書上記載,明熹宗朱由校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朱由校非常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禦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朱由校雕琢玉石,也頗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種印章,賜給身邊的大臣、宮監。

除木工活外,朱由校還醉心於建築,他曾在庭院中做小宮殿,仿乾清宮形式,高不過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

朱由校喜歡踢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朱由校酷愛木工器作和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梁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