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九千歲”的克星 5.三案餘波(1 / 1)

第八章 “九千歲”的克星 5.三案餘波

處理完了客氏,魏忠賢及其黨羽,對於如何處置《三朝要典》,群臣的意見並不一致。按理,該書顛倒黑白,不實之詞充斥其中,應該將之銷毀或者是刪改。但因該書前有“禦製序”,表明該書是先帝欽定,如果銷毀,則是“失孝”,對先帝不敬。

東林黨人、翰林院侍讀倪元璐上疏稱《三朝要典》是魏忠賢指使人編輯的私書,應該銷毀。

崇禎讀過此疏,深有同感,決定銷毀此書,並降旨:“從今而後,官方不再從這本書中是非依據,使用人才也不再以這本書的定性為依據。”

至此,圍繞“三大案”的主要爭論已經基本結束。

崇禎嗣位後,有欽定逆案之舉,三案是非已經明確,似乎不應該再有反複了。

可事實恰恰相反,三案雖然暫結,而門戶之見仍在。

不僅崇禎一朝出現了波瀾,甚至到了偏安於一隅的南明,三案之爭仍然被人利用。

“三大案”被作為明末黨爭的題目,一直伴隨著明明走完了最後的年月,直到它徹底壽終正寢。

三案背後是宮廷權力的鬥爭,影響大,時間久,範圍廣。三案使明末黨爭火上澆油,對“三大案”的態度和立場成為辨別忠奸正邪的惟一標準,盡管這個標準在人為操縱下隨時更易,而且每次更易都造成不可避免的爭鬥。站在今天,反思“三大案”,我們不由不驚歎,“三大案”中一些東林黨人所表現出的血性和堅韌及展現出來的與奸邪鬥爭的凜然正氣和坦蕩胸懷,令人心向往之。

另一方麵,門戶之爭又使明朝的君臣們圍繞小事,爭論不休,睚眥必報,而置國家政局於不顧,牽製了本來就已經奄奄一息的明朝的不少精力,甚至影響到邊關戰局,加速了明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