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環境之於兒童的影響作用 二、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2 / 3)

其次是過分嬌寵、有求必應,家長隻想為兒童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的家庭。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與良好的教養上麵,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險的辦法。

——洛克 由於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誇口的品性。

再次是放任自流,以不過問的教養態度對待孩子的家庭。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盧梭

在這種忽略型家庭中兒童就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於攻擊、冷酷、自我顯示甚至放蕩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複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最後是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的家庭。

這類家庭中待人平等、隨和,善於諒解、互相愛護、互相關心,父母更多的是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熱情,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能力。

可見,不同類型的家庭的不同教育態度對兒童個性品格、心理素質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頂梁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範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是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父母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掌握正確教育態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現出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融洽氣氛。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講責任,講民主、講勤奮、講進步,不驕不寵,自尊自強的好品格。

而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影響良好心理素質的障礙,這是最重要的影響,也是需要盡量避免發生的。

近年來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增多,社會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急劇變化,家庭結構也隨著發生變化。這主要表現在單親家庭不斷出現,家庭結構的穩定正在動搖,再婚率不斷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家庭的解體與重構。而家庭結構的變化,首當其衝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家庭的破裂使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被破壞,即家庭給予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隨而來的是失去父親或母親,甚至失去雙親的痛苦,同時孩子成了父母的爭奪對象、出氣筒;抑或成了父母傾訴的對象或仲裁者;有時可能成為雙親遺棄的物品。這些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創傷,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為他們愛親生父母,很難與繼父母相處,這樣在他們長大後可能會離家出走,或寧可流落街頭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搶,以發泄內心的情緒。

因此,家長一定要正視離異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加強家庭觀念和家庭責任意識教育。而已離異的要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係,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圍,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當前開展素質教育、優化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感,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並努力克服家庭結構變化等帶來的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家庭環境對兒童人格特質的影響

對於兒童,做父母、做教師的責任便是如何教導他們,使之成為健康活潑、有豐富知識、有政治覺悟和良好體現的現代中國兒童、現代中國人。

——陳鶴琴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會喜歡一定人格特質的孩子。比如,有的人喜歡淳樸、善良的孩子;有的人喜歡活潑開朗的孩子;有的人喜歡沉靜有內涵的孩子;有的人喜歡生活獨立的孩子;有的人喜歡能說會道、善於表演的孩子;有的人喜歡思維縝密、善於思考的孩子;有的人喜歡愛好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