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健康從“心”做起:重視孩子的心靈自助 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童年(1 / 2)

十、健康從“心”做起:重視孩子的心靈自助 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童年

熱愛自由是人的天性,對孩子而言尤為重要。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把孩子管得死死的,把他們的自由時間全部地支配起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極為不利。

如今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現在的孩子真是要啥有啥,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樣樣齊全。吃的雖然談不上山珍海味,卻也是魚吃粥,肉吃飯。穿的是個個是花枝招展,別說是有一丁點的小補丁,就是稍稍有些皺了,父母也就忙著要給孩子們買新衣服。玩的就更別提了,什麼奧特曼、火車俠、變型金剛……各式各樣的玩具真是讓人眼花繚亂。這樣無憂無鬱的生活,按理來說,他們應該過的快樂,幸福。但是,情況真是這樣嗎?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標題是“不是念書,就是被念”。故事講得是有一個初3學生上課上到一半不見了,於是全校學生緊急尋找,最後發現他正呆在樓頂的水塔邊。這學生說自從升上初3,每天都在不停的考試與念書,已經疲乏得像機器人一樣了;回到家裏後,更是不能放鬆,稍微休息一下就被父母念,連吃飯時看個電視也會被念,他覺得每天都是念書、考試、挨罵,沒有一點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這種生活使他很煩、很累,於是想到了輕生。

我相信,每個人看了這個故事後都會非常難過,這種沒有自由日子的確沒有什意義,不能怪孩子想辦法以求解脫。蒙特梭利認為“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蒙氏“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則就是“自由”,她認為強製的“教”法,對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有害無益,除非把孩子的頭腦解放出來,否則這些民族幼苗的發展不會健全。

現在的孩子,雖然在物質什麼都不用發愁,但是他們缺乏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幼兒園要受到老師、場地、玩具的製約。在家裏,不是被關在裝潢考究的“皇宮”中寫字、畫畫、彈琴,便是一大堆清規戒律:“不許爬高”、“不許弄髒新衣服”、“不許到別人家裏去玩”等等。有時想起該讓孩子活動活動了,那也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麵動員陪著孩子。於是,孩子身上還沒有發熱,大人們已經是汗流浹背了。這樣又不得不回到“還是多開發點智力”的路子上去。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孩子的發展在於自身,而不是父母能夠完全決定和左右的。失去自由思想、自由行動的孩子,他們的天性,他們的發展,是肯定要被窒息的。

每個人都向往自由,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希望自己有一片自由的空間!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份自由,有了自由,孩子就能擺脫我們狹隘的界限;有了自由,孩子就能去自動施行我們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發展方式。作家老舍先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條是:“應該讓孩子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並且他深得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之妙,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給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的小天地,不必規定過多的條條框框。

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還有利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應該是一種能夠打破傳統條條框框的約束、求新求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想象和發展的空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斷培養他們的發展個性,給予他們充分的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給與他們充分的自主做事和處理問題的權利。如果孩子完全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會有創新呢?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