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拓展人脈,引來機遇 讓自己的敵人變為朋友(1 / 2)

第六章:拓展人脈,引來機遇 讓自己的敵人變為朋友

本節關鍵觀點:

?要生存和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的競爭方式,不要一味以擊敗競爭對手,將其逐出市場為目的,而要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即為競爭而合作,靠合作來競爭。

林肯是美國最富人情味的總統,他寬容而正直。有人對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頗有微詞:“你為什麼要試圖讓你的政敵成為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去打擊,消滅他們才對。”

“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使他們成為我的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這就是林肯“消滅”敵人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

朋友和敵人是相對的,如果一個敵人變成了朋友,不正是少了一個敵人嗎?在商場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與競爭對手的合作將會給自己帶來發展的機遇。

傳統觀念認為,商場如戰場,“有你無我,勢不兩立”是市場通行的競爭規則,競爭對手的關係無非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競爭對手之間很難和平相處。其實不然,在商場上,競爭對手是相對的。有句話說,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當合作的利益大於競爭的利益時,雙方就會“趨大利而避小利”。

據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管理學教授James?D?Westphal 的最新研究成果,當相互競爭公司的CEO成為朋友後,比單打獨鬥的CEO擁有明顯的優勢。

企業間戰略合作,特別是與對手合作模式近來有加快的趨勢。三洋與夏普、日立與西門子、三星與LG、索尼和愛立信、東芝和三洋、LG與飛利浦、柯達和樂凱、美國航空公司和漢莎等同行“冤家”之間,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戰略聯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戰略學教授、英美煙草捐贈教席教授樸勝虎博士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近幾年,70%以上的合作都是水平型的,即發生在直接的競爭對手之間。”

20多年前,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注冊的微軟公司還幾乎無人知曉。通過研製一些辦公軟件並投入市場,微軟公司開始為一些圈內人知道。但與當時的電腦業大亨IBM相比,微軟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比爾?蓋茨有雄心把自己的公司發展成如IBM一般的大公司。在當時,人們都認為隻有發展電腦硬件才會賺錢。但比爾?蓋茨認為,個人計算機將是未來電腦的發展主方向,而為它服務的係統軟件也將越來越重要。於是,他組織人員日夜奮戰,開發研製新型的係統軟件。

不久,他聽說帕特森的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已經研製出一種基於8086的稱為QDOS的操作係統。微軟馬上決定以合適價格買下其使用權和全部的所有權。之後,蓋茨組織自己的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終於研製出了自己的操作係統——MS DOS係統。在當時,微軟公司力小利薄,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抱負,向社會推出這項產品。這時,比爾?蓋茨想到了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