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快字當先,搶奪機遇 當機立斷,杜絕猶豫(1 / 2)

第八章:快字當先,搶奪機遇 當機立斷,杜絕猶豫

本節關鍵觀點:

?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當你沒有抓住後悔時,卻隻能摸到它的禿頭了。或者說它先給你一個可以抓的瓶頸,你不及時抓住,再得到的卻是抓不住的瓶身了。因而,人就應該少考慮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而要立即行動。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她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所在,分別條列下來,最後發現,好壞均等,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抉擇。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找出了什麼新的理由,都隻是徒增了選擇的困難。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麵臨無法取舍的抉擇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曆過的那一個。他心想: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會是個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該答應那個女子的央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女人的父親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他,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自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而後兩年,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隻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批注:“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孔子說過,人應該三思而後行。一個人在做某個決定的時候,喜歡權衡一下事物的利弊,以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太瞻前顧後,則隻會讓機遇白白流失掉。正如上述的哲學家,本來雙方都很中意,可以結合成為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因為哲學家過於猶豫,結果換來一場悔恨。

培根說得好:“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當你沒有抓住後悔時,卻隻能摸到它的禿頭了。或者說它先給你一個可以抓的瓶頸,你不及時抓住,再得到的卻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因而有時候,人就應該少考慮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而要立即行動。

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度過這次難關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雖然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但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